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河魨

标题包含
河魨
形容初不类鱼虾,偏称芦蒿与荻芽。 独物可怜空怒腹,吃人无计漫聱牙。 子排金粟真堪畏,乳溜玉酥何足夸。 从此烹鲜督庖吏,只将鲇鱯假名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华岳,字子西,号翠微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义士。他生于公元1109年,卒于公元1138年,浙江青田人。 华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关心国家大事。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金兵入侵中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形容初不类鱼虾,偏称芦蒿与荻芽。 独物可怜空怒腹,吃人无计漫聱牙。 子排金粟真堪畏,乳溜玉酥何足夸。 从此烹鲜督庖吏,只将鲇鳠假名它。 译文: 最初的形象并不像鱼和虾,反而更适合芦苇和荻芽。 孤独的事物只能独自忍受饥饿,无法给人带来美味佳肴。 精致的排骨让人感到敬畏,而乳酪和酥油也不值得夸赞。 从此以后,烹饪新鲜的食物需要监督厨师,只能把鲶鱼和鳠鱼当作替代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魨:一种鱼类,肉质鲜美,但含有剧毒,不可食用。 2. 华岳:南宋诗人。 3. 芦蒿:一种水生植物,可以食用。 4. 荻芽:荻树的嫩芽,可以食用。 5. 空怒腹:指河魨没有攻击能力。 6. 吃人:指河魨的剧毒。 7. 漫聱牙:指河魨的牙齿尖锐。 8. 金粟:指河魨的鱼子。 9. 乳溜玉酥:指河魨的鱼肉。 10. 督庖吏:指监督厨师的人。 11. 鲇鳠:指鲶鱼和鳠鱼,这两种鱼的肉质鲜美,可以替代河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河魨为题,展现了诗人对华岳独特视角的观察和思考。首先描绘了河魨的外貌形象,“形容初不类鱼虾”,指出了它的独特之处;其次通过描述河魨的食物习性,展现了其生物特性;最后对河魨食用价值的赞美,以及呼吁改变名称,都体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总的来说,这首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细微事物的独到观察和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魨》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然而,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来推断诗词的创作时间。 在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激化。金国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使得人们的生活困苦。然而,朝廷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导致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并借此抒发内心的感慨。华岳作为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河魨》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关于华岳本人,他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后来,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但仍然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在这些人生际遇中,华岳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综上所述,这首《河魨》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南宋末年,金国入侵,民族矛盾激化,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民不聊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华岳通过观察生活,关注民生,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诗篇,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