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同院蜡梅 其一

标题包含
和同院蜡梅 其一
曾笑江妃粉面光,化工端为拂娇黄。 蜜脾旋滴明如剪,宫额新涂暗有香。 应与巩梅分气味,不同陶菊鬭轻狂。 捧心谁识西施病,临鉴深颦未试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李正民"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并未被广泛使用,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明确。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或者其他相关背景,我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笑江妃粉面光,化工人巧略施黄。 蜜蜂盘旋采蜜忙,宫殿新画显芳香。 与黄梅共享味道,傲菊花儿难争狂。 捧心疾苦有谁懂,顾盼之间无妆容。
去完善
释义
1. 江妃:指古代美女江采萍,这里用来比喻蜡梅的花朵像美人脸庞般美丽。 2. 粉面光:指女子粉嫩的脸庞,这里形容蜡梅花朵的颜色和光泽。 3. 化工:大自然的创造力,这里代指大自然赋予蜡梅的美丽。 4. 拂娇黄:轻轻拂去娇嫩的黄色彩妆。 5. 蜜脾:蜜蜂酿蜜的巢脾,这里比喻蜡梅的花蕊如同蜂蜜一般甜美。 6. 明如剪:明亮的如同剪刀裁剪过一样整齐。 7. 宫额:皇宫中的匾额,这里借指蜡梅花瓣的色彩浓淡有致。 8. 巩梅:指河南巩县产的蜡梅,这里用来与所描绘的蜡梅区分。 9. 气味:味道和气质,这里指蜡梅的味道和品格。 10. 陶菊:指陶渊明笔下的菊花,这里用来与蜡梅作对比。 11. 轻狂:这里指陶渊明的诗中菊花的孤傲和疏狂。 12. 捧心:形容蜡梅花蕾的样子,形似美人捧心。 13. 西施病:指西施心疾捧心的典故,这里用来形容蜡梅花蕾的形象。 14. 临鉴深颦:面对镜子深深皱眉,这里形容蜡梅花瓣的形状。 15. 未试粧:尚未涂抹脂粉,这里表示蜡梅花的自然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蜡梅为题,诗人从各个角度描绘了蜡梅的形态、色泽、香气等特点,同时又将蜡梅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蜡梅的独特魅力。首联以江妃比喻蜡梅,赞其粉面之光彩,又提到“化工”为其赋予娇黄之色,表现出了蜡梅的高贵与独特。颔联则描述了蜡梅的花型与香气,蜜脾般的质感以及如同涂抹了宫额的暗香,都展现出了蜡梅的魅力。颈联中,诗人将蜡梅与巩梅、陶菊进行比较,突显出蜡梅的独特之处。尾联则通过以西施捧心的典故,表达出蜡梅虽然美丽但不易被理解的特点。整首诗既有细腻的描绘,又有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能够充分领略到蜡梅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同院蜡梅 其一》是北宋诗人李正民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5年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李正民曾任江苏扬州的知州,负责当地的政务。他任职期间,观察到了同院中的蜡梅盛开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咏物诗。 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宋神宗时期推行的新法改革却引发了朝野的争议。新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财政状况和社会问题,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导致民间疾苦加剧。李正民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对此有所关注,他的诗歌中也反映出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之情。 此外,北宋时期文人墨客之间多有唱和之作,李正民作为一位擅长咏物抒怀的诗人,与同院的文人墨客共同欣赏蜡梅,激发灵感,创作出这一系列的咏物诗。这些诗篇不仅描绘了蜡梅的美丽形象,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