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影上人归高凉
我闻旸谷寺,海日夜中光。释子尚禅定,清晖满石床。天风鸣岛屿,钟磬入苍茫。归去孤峰上,斯怀安可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从听闻那旸谷寺,位于海的中心,阳光充足。那里的僧人都在静心修禅,四周充满了宁静的气氛。每当夜晚来临时,海浪拍打岛岸的声音和风声交织在一起,钟声、磬声回荡在寂静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仿佛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境,那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影上人:指的是僧人,这里具体指谁不详。
2. 高凉: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西南部一带。
3. 旸谷寺:古代寺庙名,位于高凉地区。
4. 海日:太阳。
5. 尚:崇尚。
6. 禅定:佛教术语,通过打坐冥想达到精神集中,进入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
7. 清晖:明亮的光辉。
8. 天风:即风声。
9. 钟磬:佛教乐器,用于宗教仪式。
10. 苍茫:形容模糊不清,这里指远方的景色。
11. 归去:回去。
12. 孤峰:孤独的峰顶,这里比喻僧人的居所。
13. 斯怀:此心。
14. 安可方:怎能相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旸谷寺听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出家人的崇敬之情。首联通过描绘海上的光芒,表达了对寺庙的敬意。颔联则展现了僧人们禅修时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在禅定中的心境。颈联以风声和钟声为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庄重与神秘。尾联则是对十影上人归隐山林的祝福,希望他在孤峰之上找到心灵的安宁。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于禅宗文化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十影上人归高凉》是何绛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大约公元1522年-1566年)。在嘉靖时期,中国正处于明代的中期,这一时期朝廷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诗人何绛的家乡在江苏苏州,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他的家庭并不显赫,但他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才子。
何绛与十影上人是好友,十影上人是一位出家人,此次他要回到自己的故乡高凉去。在临别之际,何绛写下了这首《送十影上人归高凉》,表达了他们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