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海东书院山长宋荔乡归粤西兼赴礼闱留别元韵 其三
老大久已业荒荒,闻道先生返故乡。下里敢联高曲妙,小言愧和大声长。南来吾道传薪火,北上公车饱剑霜。便挂云帆闽海去,波臣效顺渡重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领导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自己的事业了,听说那位学者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下我虽然才能有限,但也希望能够和您一起探讨真理。我知道自己的言论微不足道,但我会努力跟上您的步伐。现在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理念传播到南方,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北方的挑战。让我们扬帆起航,驶向福建海域吧,我相信那里的人民会支持我们度过重重难关。
去完善
释义
1. 老大:年龄较大的;这里指作者自己年纪已大。
2. 久已业荒荒:很久以来学业荒废的意思。“业荒”即学业荒废。
3. 闻道:听说,听说的消息。“闻道先生返故乡”是说听到您要回到家乡的消息。
4. 高曲妙:指高超的乐曲。“下里敢联高曲妙”中的“下里”是自谦语,意思是这里在下里巴人之地,不敢与您的高超音乐相比。
5. 小言愧和大声长:这里是用诗的语言表达作者对宋荔乡的评价。“小言”是作者自谦之词,意为我的言论微不足道;“大声长”则形容宋荔乡的学问渊博且影响深远。
6. 南来吾道传薪火:描述作者从南方来到此地传承学问的情景,这里的“吾道”代指儒家学说,“薪火”比喻学问的传承。
7. 北上公车饱剑霜:意指作者将北上参加科举考试,并准备好应对各种挑战。“公车”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代词,“剑霜”喻指参加科举路上的艰辛与挑战。
8. 便挂云帆闽海去:表示作者准备乘船离开福建前往广东。“便挂云帆”指立刻准备船只,“闽海”是指福建省附近的海域。
9. 波臣:水族的一种,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10. 效顺:努力顺应天命或人意。这里表示作者愿意尽力去做事。
11. 渡重洋:指渡过远隔的重重大洋,这里指远行的旅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章甫在告别友人宋荔乡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代、拟人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离别场景。首联通过“荒荒”一词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老大无成之感,同时又以“闻道先生返故乡”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敬意。颔联则通过“高曲妙”与“大声长”的形象对比,表现了诗人自己在学问上的自谦和敬仰之情。颈联则运用象征的手法,以南来北上的意象,表现出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以及对于公车的期望。尾联则以“波臣效顺渡重洋”的想象,既是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惋惜,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许。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执着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海东书院山长宋荔乡归粤西兼赴礼闱留别元韵 其三》是清朝诗人章甫所作。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章甫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在早年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尽管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但他并没有在官场上一帆风顺。这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治理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地方,观察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视野,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政策相对保守,对文人诗人的限制较多。尽管如此,诗人们在夹缝中寻找创作空间,以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就是章甫在与友人宋荔乡告别时创作的。他们在海东书院结识,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宋荔乡即将返回粤西故乡,并参加礼闱考试,章甫以此诗为他送行,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