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极星亭
杜陵白首尚书郎,三见瀼西春草长。
忽思苍梧叫虞舜,翩然短棹下瞿塘。
晚泊江亭生暝色,野服出船乌帽侧。
南极一星落江湖,战尘蔽天兵未息。
闾阎恶少印累累,不梦周孔嗟吾衰。
机心去尽鱼鸟狎,在处诗篇神护持。
四百年间一弹指,当时松竹今余几。
南望冰魂不可招,波翻落日愁云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陵白发尚书郎,已是第三次见到瀼西春天的草生长。
忽然想起苍梧呼唤虞舜的情景,便驾驶小船轻盈地顺流而下。
晚上停泊江边的小亭子,周围已是一片昏暗。穿上野外的衣服,戴上一顶黑帽,从船上走出来。
南边的一颗星星落入江河湖海之中,战乱的尘土遮蔽了天空,战争尚未平息。
民间的恶人留下累累罪行,无法梦见周公和孔子,感叹我的衰老。
去除心机之后,鱼鸟都能亲近我,我所到之处都有诗神的庇佑。
四百年只是一弹指的时间,当时的松树和竹子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向南望去,屈原的灵魂仿佛就在眼前,波涛翻滚,落日映照在水上,忧愁的云彩随之升起。
去完善
释义
《寄题极星亭》是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杜陵:位于长安县东南的杜陵原上,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所在地。这里用来代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2. 白首尚书郎:指唐朝诗人杜甫,曾任尚书省工部员外郎。白首,指年老。
3. 瀼西:即瀼西草堂,位于四川奉节县东五里的瀼西。这里是杜甫居住过的地方。
4. 忽思苍梧叫虞舜:苍梧,位于湖南宁远县境。这里用来代指舜葬之地九嶷山。
5. 翩翩短棹:形容轻快地划船。短棹,划船的用具。
6.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
7. 南极一星:指南极仙翁,又称寿星,寓意长寿。
8. 兵未息:指战乱尚未平息。
9. 闾阎恶少:指民间的恶人。闾阎,里巷的门,借指民间。
10. 印累累:形容犯罪证据确凿。
11. 周孔:周公和孔子,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2. 机心:巧诈之心。
13. 鱼鸟狎:形容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14. 在处诗篇神护持:意指诗人的诗篇受到神的庇护。在处,到处。
15. 四百年间一弹指:指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到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的四百多年时间。
16. 松竹:这里指杜甫的诗篇和他的品质。
17. 冰魂:指杜甫的精神品格。
18. 波翻落日:形容波涛汹涌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寄题极星亭》是一首描绘作者心灵漂泊和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民生和未来的忧虑。作者首先以杜甫的自白来形容自己作为白发尚书的形象,以此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然后通过描述自己的思绪如虞舜般驰骋万里,抵达遥远的苍梧之地,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忧虑。诗人又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江亭、暮色等景象,展示出自己在战乱年代的痛苦心境。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儒家文化的反思,表达出对战争的反感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极星亭》是南宋著名诗人章甫所作。这首诗歌颂了极星亭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大约是在南宋初期或中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由北宋到南宋的更迭。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是一个充满战乱与动荡的时代,但也是文人墨客抒发家国情怀、忧国忧民情感的高潮期。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章甫相关的人生际遇。章甫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我们知道他生活在南宋初期或中期。这个时期的章甫,可能经历过战乱的磨难,也可能目睹过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生活困苦。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这首《寄题极星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感受。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章甫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南宋初期,由于金兵南侵,国家局势紧张。然而,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抵抗措施,反而采取了妥协求和的政策。这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得文人墨客们感到忧虑和痛心。这种时代背景,为章甫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源泉。
综上所述,《寄题极星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南宋时期的时代特点、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歌,既是对极星亭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