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苏斋再来草元韵

标题包含
次苏斋再来草元韵
乘风发棹渡钱塘,过客何须费揣量。一自潮头回射弩,至今江上稳飞航。云山遥展图中画,烟水新磨镜面妆。武肃灵光何处现,流波终古送斜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乘着风儿扬帆驶向钱塘江,过往的行人又何须仔细思量。自从钱王在潮头射箭确定了江道,至今船只航行得稳稳当当。远处的云山如画卷展开,近处的烟雾和水汽如同镜子般的妆容。钱武肃王的英灵在哪里显现呢?唯有永远的波浪伴随夕阳西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回应。 2. 苏斋:诗人拟借的斋号。 3. 再来草元韵:以原有诗篇为底本重写诗歌。 4. 章甫:宋朝诗人,字美成,号白石道人,有著作《齐东野语》等。 5. 乘风发棹:意指顺流而行,此处代指乘船渡钱塘江。 6. 钱塘:浙江省杭州市一带水域,此处特指钱塘江。 7. 过客何须费揣量:路过的人不需过多思量。 8. 一自:自从。 9. 潮头回射弩:潮水退去时景象如同箭矢发射后的收回。 10. 至今江上稳飞航:形容钱塘江水非常平稳,利于船只行驶。 11. 云山遥展图中画:云雾弥漫的山峦如同一幅美妙的画卷。 12. 烟水新磨镜面妆:烟雾和水汽交加,像镜子一样反射出风景。 13. 武肃灵光:指吴越王钱镠建立的威武显赫事迹,此处的“武肃”是钱镠的谥号。 14. 流波终古送斜阳:滔滔江水不断流淌,总是送走夕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所作,诗题中的“苏斋”和“草元韵”分别是作者的别号和诗的韵律。全诗描绘了钱塘江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 首联,作者以乘船渡江的情景开篇,传达了过客不必过分揣测的意境。这里既表达了人生旅途的哲学思考,又借喻了诗人过人的才情与豪放的气概。 颔联,作者通过描述钱塘江潮水和船只的航行情况,表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安全航行的信心。其中,“潮头回射弩”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的汹涌,而“至今江上稳飞航”则展示了人们凭借科技手段和胆识在险恶环境中生活的能力。 颈联,作者运用山水画比喻远方山水的壮观,又以镜面妆形容江水映照出的景致,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这一联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尾联,作者询问武肃王的英灵现在何处显现,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体悟。同时,“流波终古送斜阳”又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哀愁。整首诗在营造美好景观的同时,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苏斋再来草元韵》是明代诗人章甫所作。章甫生活在明朝时期,他的诗作以描绘生活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要关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章甫活跃于文坛,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章甫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人生际遇。章甫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学出众,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文人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受到贬谪,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社会问题,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章甫有关的同时间段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例如,明朝初期,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朝中期,商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明朝晚期,由于东林党的兴起,政治斗争日益激烈。这些时代背景都为章甫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章甫的这首《次苏斋再来草元韵》是在明朝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文人官员,章甫在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