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淮东总领许叔庸
太平寺里留诗别,江北江南几秋月。
那知未著侍臣冠,坐总军储持使节。
平生一饭不忘君,蟠胸万卷皆经纶。
闻说别来头更白,忧国祇今能几人。
忆昨同倾京口酒,笑我凋零已蒲柳。
晓驱黄犊破荒烟,留眼看公印如斗。
短篇自昔蒙品题,老矣无复能新奇。
乐府流传妙天下,小胥钞寄定何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太平寺留下告别诗句,不知江北江南已过去多少春秋。
哪曾想到未能戴上侍臣的冠冕,却成为了主管军队后勤、持有使节的官员。
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君主之恩,满腹经纶都是为了国家。
听说分别之后头发更白,担忧国家的人现在又有几个呢?
回想起昨天一起在京口饮酒,笑话我已经像衰败的蒲柳。
清晨驱赶黄牛破除荒野的烟雾,留住目光看你手中的大印。
我的短篇诗文总是受到你的赞赏,如今我已老去无法再创新奇。
乐府诗篇流传海内外,小胥抄写寄给我的时候还要等多久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太平寺:寺庙名,具体不详。
2. 江北江南:指淮河两岸地区,这里用来形容距离和时间上的相隔。
3. 侍臣冠:古代官员的官帽,这里代指做官。
4. 军储:军队的物资储备,这里用来形容政务繁忙。
5. 持使节:持节出使,古代使者出行时所持的信物。
6. 一饭不忘君:形容对皇帝的忠诚。
7. 蟠胸:充满心胸,形容学识渊博。
8. 经纶:治理国家事务的才能。
9. 闻说:听说。
10. 祗今:现在,只。
11. 京口:古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此处用来代指故地。
12. 凋零:衰落,这里形容自己年老体衰。
13. 蒲柳:水杨,常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
14. 黄犊:小黄牛,此处用来形容田间劳作。
15. 荒烟:荒芜的田野景象。
16. 印如斗:官印如同斗一般大,形容权力地位显赫。
17. 短篇:指诗歌。
18. 品题:评价,鉴赏。
19. 老矣:表示自己年纪已大。
20. 无复能新奇:不再有什么新的创意。
21.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此处用来形容诗歌。
22. 流传:传播,流传后世。
23. 妙天下:形容作品美妙绝伦,举世无双。
24. 小胥:年轻的士人,此处用来称呼作者的弟子。
25. 钞寄:抄写并寄送。
去完善
赏析
《寄淮东总领许叔庸》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互诉衷肠的诗作。诗人在诗歌中回忆了与友人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以及自身命运的感慨。
首联“太平寺里留诗别,江北江南几秋月”描述了诗人与许叔庸在太平寺的离别场景,通过时间和地点的转换表达了他们离别已久的事实。颔联“那知未著侍臣冠,坐总军储持使节”则是对许叔庸身份的揭示,他没有成为侍臣,却成为了负责军事储备的使者。
颈联“平生一饭不忘君,蟠胸万卷皆经纶”是诗人对许叔庸的赞美之词,认为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君王,满腹经纶。然而现实中的许叔庸却被埋没,使得诗人感慨万分。
尾联“忆昨同倾京口酒,笑我凋零已蒲柳。晓驱黄犊破荒烟,留眼看公印如斗”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描绘,暗示自己的境遇已经大不如前,同时表达了对许叔庸处境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人章甫曾受到皇帝的重视和赏识,但他并不愿意过高的声望和权力地位,他更向往的是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由于命运的安排和时局的变化,他的许多理想未能实现。尽管如此,他对生活仍然充满信心,并努力寻找精神的慰藉和支持。
在南宋时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墨客们以诗歌、书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章甫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在远离官场后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