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

标题包含
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
浮生寄托在尘寰,若梦欢娱了不关。偶向闹中聊取静,或从忙里且偷闲。青天亦物归于尽,白发催人去不还。秉烛夜游良有以,名言千古破痴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生活的托付在这个世界上,如同梦境般的欢乐与忧虑都不再有关联。偶尔在喧闹中寻找宁静,或者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偷得一些闲暇时光。天地间的一切都会回归到起点,白发的出现也在催促我们走向生命的尽头。把握夜晚的时光,欣赏美丽的风景,是为了破除人们顽固的观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浮生:指人生。这里可以理解为泛指生活。 2. 尘寰:人世间,红尘之中。尘世。 3. 若梦:像梦境一样。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无。 4. 欢娱:欢乐、愉快。这里主要指享乐。 5. 不关:无关紧要的,无足轻重的。 6. 偶向:偶尔走向,偶然去往。 7. 闹中:热闹的地方。 8. 聊取静:稍微获取一些宁静、安静。 9. 忙里:忙碌的时候。 10. 且偷闲:暂时抽出空闲时间。 11. 青天:蓝色的天空,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广大的世界。 12. 物归:万事万物最终都将回到本源。 13. 尽:结束,消亡。 14. 白发:头发变白,通常与年老相联系。 15. 催:催促,推动。 16. 不还:不再回来,这里是比喻人生无常,终将逝去。 17. 秉烛夜游:拿着蜡烛夜间游赏,此处比喻抓紧时间享受美好的事物。 18. 良有以:的确有一定的原因或道理。 19. 名言:著名的言论或名句。 20. 破痴顽:破除愚钝顽固的观念。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为章甫所作,以《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为题,通过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首联提出“浮生寄托在尘寰,若梦欢娱了不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虚无感和世事如梦幻泡影的思考。颔联则描述了他在繁忙世俗生活中寻求宁静与休闲的方式。颈联表达出自然规律和时间的无情催促,感叹人生短暂。尾联则以“秉烛夜游”的典故来比喻抓住短暂时光,追求智慧和真理,达到精神层面的超越。诗人巧妙地将人生哲理、时间观念和个人体验融为一体,展现了对生活深刻而独特的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是一首借古抒怀的诗篇,诗中的“李谪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首诗篇的创作时间与李白的生活时期相近,大约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的盛世,同时也是文人墨客竞相挥洒才华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李白因其横溢的才情和豪放的性格,颇受皇帝唐玄宗的宠爱,甚至被召进宫中担任翰林供奉。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李白的率真和傲骨,使得他在宫廷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最终被迫离开京城,开始了漂泊四海的生涯。 在这首诗中,章甫以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为引子,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折射出自己身处时代的悲哀。通过对李白生活的描绘,章甫展示了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众多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