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亡友李瑾卿 其七

标题包含
挽亡友李瑾卿 其七
天书一夜到瀛东,催促君回守故宫。闻道魂消芳不散,前身应是侍书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梦境。在梦中,他突然来到了遥远的东海仙境,被召唤回到故宫去守护它。尽管他很想留下欣赏这美景,但他还是接到了命令要回去。然而,即使在这梦幻般的地方,他的心中仍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仿佛他的前世就是一个陪伴书童,守护着那些珍贵的书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书:这里指皇帝诏书或谕旨。 2. 瀛东: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的东部海域,亦称东瀛、东望山等。这里借指海上仙山。 3. 催促:敦促促使。 4. 君:敬辞,这里指李瑾卿。 5. 故宫:这里指旧皇宫,即清朝时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 6. 闻道:听闻、听说。 7. 魂消:形容非常悲伤、痛苦。 8. 芳:比喻美好的名声。 9. 不散:持续、不断。 10. 前身:佛教语,指前世。 11. 侍书童:指在皇帝身边担任文书工作的童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离世的作品,诗人以“天书一夜到瀛东”开篇,暗示了友人的突然离世,以及诗人得知噩耗时的震惊之情。接着的“催促君回守故宫”则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思。接下来的两句“闻道魂消芳不散,前身应是侍书童”则是诗人设想友人在天堂依旧散发着芬芳,而且很可能曾是书香门第的一员,可见诗人的追思之切。这首诗既有对故人的缅怀,又有对于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亡友李瑾卿 其七》是中国明代诗人章甫的一组悼亡诗之一,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章甫在成化年间曾历任儒学训导、教谕等职,并在当时的文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声誉。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士人阶层的精神追求逐渐转向了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强调,这也影响了章甫的创作观念。他在这首诗中以怀念故友为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瑾卿是章甫的好友,两人在求学时期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李瑾卿不幸去世,章甫为悼念这位故友,写下了这组诗歌。在这首诗中,章甫通过对往日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执着和坚守,同时也传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这种情感在当时的文人之间颇为普遍,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生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