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招刘学录

标题包含
招刘学录
去年八月登高集,今岁依然共此筵。 莫讶霜毛成种种,且欣露蘂已鲜鲜。 小桥拟换香山版,曲岸新成范蠡船。 少年青春还易度,不如来看晚秋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去年八月的登高集会之后,今年我们又欢聚一堂。 别惊讶于我银发苍苍的样子,要欣喜地看到我这生机盎然的内心世界。 小桥上准备换上香山的木版画,弯曲的岸边正停泊着范蠡的小船。 少年时光过得很快,不如多来看看秋天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去年:即上一年; 2. 八月:指农历的八月份; 3. 高集:此处指举行登高赏秋的活动; 4. 今年:指当前的一年; 5. 筵:本指古人设宴所用的席子,后泛指宴席; 6. 莫讶:不要惊讶; 7. 霜毛:霜染的毛发,这里比喻头发变白; 8. 种种:众多; 9. 且欣:暂且高兴; 10. 露蘂:花朵的花蕾,这里借指盛开的花朵; 11. 鲜鲜:新鲜鲜艳; 12. 小桥:指的是一座小石桥; 13. 拟换:准备替换; 14. 香山版:指香山居士白居易所写的诗篇; 15. 曲岸:弯曲的水岸; 16. 新成:新近完成的; 17. 范蠡船:指的是春秋时期范蠡在陶朱公时期的富有生活; 18. 少年:青年人; 19. 青春:指春季; 20. 还易度:仍然容易度过; 21. 不如:不如去; 22. 来看:一起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招刘学录》,表达了作者邀请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诚挚之情。全诗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向往。 首联“去年八月登高集,今岁依然共此筵”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展示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对比去年的情景和今年的聚会,强调了时光流转中的友谊不变。 颔联“莫讶霜毛成种种,且欣露蘂已鲜鲜”描述了秋天的特征,用“霜毛”和“露蕊”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欣赏和愉悦之情。 颈联“小桥拟换香山版,曲岸新成范蠡船”则以香山版的小桥和范蠡船为例,展示了秋日的美景。这一联寓情于景,寄寓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少年青春还易度,不如来看晚秋天”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传达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青春的珍惜。并以此为契机,邀请友人一起共赏美好的晚秋景色。整首诗以景物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友情及时间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招刘学录》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陈宓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6年。陈宓在这一年间担任浙江布政使司参议一职,政治地位颇高,生活较为安定。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心中仍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一时期,陈宓的关注焦点主要在教育和学术方面,希望通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来培养更多的贤才。 在南宋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文人士子热衷于读书做官,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陈宓也不例外,他在年轻时便勤奋学习,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然而,他也意识到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许多人才被埋没。因此,他希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公平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在这一背景下,陈宓写下了《招刘学录》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希望对方能够积极进取,把握机遇,争取为国效力。同时,也传达出陈宓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衷和对人才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陈宓的人生态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