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嘉陵江宿什邡驿
山程十日不见江,前日初逢黎渡水。
牵车又到渠江畔,漾漾翻波意尤美。
今朝嘉陵江水宽,危峰大石更巑岏。
棹儿艇子呼晚渡,亦刜钲鼓推标竿。
渡头枫绿蔷薇密,我宿山南雍城侧。
细思青史什邡侯,君恩何似嗟来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程中十天未见江水,前几天才见到黎渡的水流。
又牵着车到了渠江边,荡漾的波光显得特别美丽。
今天的嘉陵江水面宽阔,高耸的山峰和巨大的石头更加突兀险峻。
船家摇着小舟呼叫摆渡,也敲打着铜锣推动标志竿。
渡口旁的枫叶变绿,蔷薇花盛开密集。
我在南山下的雍城附近过夜。
仔细思考一下历史中的什邡侯,皇帝的恩典与嗟来之食相比如何?
去完善
释义
1. 山程十日不见江:在山路上走了十天,看不到江河。这里主要是对“山程”和“不见江”的注释。山程表示在山区行走的过程,不见江是形容在山区难以看到江河的景象。
2. 黎渡水:指位于什邡驿附近的黎渡河。这里主要是对“黎渡水”的解释。
3. 牵车又到渠江畔:拉着车又到了渠江岸边。这里主要是对“牵车”和“渠江畔”的注释。牵车是指用手拉车的方式前行,渠江畔则指在渠江边。
4. 漾漾翻波意尤美:水面波浪荡漾,景色十分美丽。这里主要是对“漾漾翻波”和“意尤美”的注释。漾漾翻波是指水面波浪荡漾的样子,意尤美则是形容景色非常美好。
5. 今朝嘉陵江水宽:今天看到的嘉陵江水面宽阔。这里主要是对“今朝”和“嘉陵江水宽”的注释。今朝是指今天,嘉陵江水宽是指嘉陵江的水面宽度很大。
6. 危峰大石更巑岏:高耸的山峰和大石头更加险峻。这里主要是对“危峰”、“大石”和“巑岏”的注释。危峰是指高耸的山峰,大石是指巨大的石头,巑岏是指险峻的山峰。
7. 棹儿艇子呼晚渡:船夫们在呼唤夜晚的渡口。这里主要是对“棹儿”、“艇子”和“呼晚渡”的注释。棹儿和艇子都是指船只,呼晚渡是指在夜晚寻找渡口。
8. 亦刜钲鼓推标竿:也敲击着钲鼓推动标竿。这里主要是对“亦刜钲鼓”和“推标竿”的注释。亦刜钲鼓是指也敲击着钲鼓,推标竿是指推动标竿。
9. 渡头枫绿蔷薇密:渡口边的枫树翠绿,蔷薇花密集。这里主要是对“渡头枫绿”和“蔷薇密”的注释。渡头枫绿是指渡口边的枫树呈现出翠绿的颜色,蔷薇密则是指蔷薇花非常密集。
10. 我宿山南雍城侧:我在山南的雍城旁边过夜。这里主要是对“山南雍城侧”的注释。山南是指山的南边,雍城侧是指雍城的一侧。
11. 细思青史什邡侯:仔细思考青史上的什邡侯。这里主要是对“青史”和“什邡侯”的注释。青史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什邡侯是指历史上的什邡侯这一人物。
12. 君恩何似嗟来食:皇上的恩情如何像嗟来之食那样?这里主要是对“君恩”和“嗟来食”的注释。君恩是指皇帝的恩情,嗟来食是指用言语招引他人给予食物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山程中走了十天,终于见到了江,紧接着诗人又到达了渠江畔,看到了美丽的江水景色。在嘉陵江边,诗人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险峻山峰和大石,还描绘了在渡口发生的场景,人们在叫喊、敲击着渡船,准备过溪。诗人寄宿的地点位于山南的雍城一侧,他在此地回忆起了历史人物什邡侯,发出了对君恩感慨。整首诗呈现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富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邃的历史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嘉陵江宿什邡驿》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嘉陵江上夜泊什邡驿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创作背景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公元1167年,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广大领土被金兵占领。在这个历史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社会动荡不安。而袁说友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文人。
其次,我们要关注诗人的人生际遇。袁说友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文人仕进之路愈发艰难。袁说友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场上屡试不第,最终只能屈居地方官吏。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社会的腐朽和不公,也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创作地点和时间。据史书记载,袁说友曾于公元1195年出任蜀州(今四川什邡市)知州。这首诗正是他在赴任途中夜泊什邡驿时创作的。此时的嘉陵江沿岸,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