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云安尉出戍至夔州

标题包含
白云安尉出戍至夔州
戍鼓黄云外,征夫白帝东。 风林行啸虎,雨夜飒哀鸿。 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 岚烟欺眼力,不见鹿皮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战斗的鼓声在黄色的天外回荡,士兵们朝东方的白帝行进。 丛林里风声犹如老虎咆哮,雨夜里声音如同悲凉的鸿雁。 进入山间小路一片寂静,村落夜晚景色空旷。 雾气遮住了视线,看不见穿着鹿皮的老者。
去完善
释义
戍鼓:边防报警的鼓声。黄云:黄色的尘土。白帝: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奉节县。 风林:风吹动的树林。啸虎:老虎吼叫。 雨夜:下雨的夜晚。飒:形容风声。哀鸿:比喻悲伤的声音。 山光:山中的美景。含:包含,含有。晚色:晚上的景色。 岚烟:山林中的雾气。欺眼力:使人看不清楚。鹿皮翁:古代隐士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戍楼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联“戍鼓黄云外,征夫白帝东”描述了边境的戍楼和出征的士兵,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颔联“风林行啸虎,雨夜飒哀鸿”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氛围,风声、雨声和动物的哀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颈联“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山路宁静,村落空旷,给人一种宁静而辽远的感觉。尾联“岚烟欺眼力,不见鹿皮翁”则是对眼前景象的感慨,烟雾朦胧,连隐居于山林的老人都看不见了,表达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边塞戍楼的艰苦生活和战士们的坚定信念,以及作者对边塞风光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云安尉出戍至夔州》是南宋诗人冯时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中,冯时行因病辞官,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宦海生涯,开始以隐士的身份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国家形势十分严峻。冯时行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族的忧虑使他无法安心地过隐士的生活。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注。 在这首诗中,冯时行以白云、安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苍茫的画面,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他也借喻自己在这场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抒发了一代文人志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