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呈监试

标题包含
诗呈监试
笔阵词锋已破坚,深深帘幕度微烟。 纷袍幸免催诗雨,堆案何堪造榜天。 走马共知难看锦,得鱼自笑已忘筌。 芙蓉岂待春风力,偶失知音勿断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文字的战场上已经攻破了僵局,深深地藏在窗帘后面度过了那朦胧的时光。在雨中纷飞的外袍终于得以避免被催逼着写诗词,堆积在桌子上的文书实在承受不起那堪造就榜单的日子。骑马奔走的时候大家都明白难以见到美好的景象,钓到鱼之后自己都觉得好笑,忘记了原本的工具。就像盛开的芙蓉花并不需要借助春风的力量,偶尔失去了知音也不应该放弃琴弦。
去完善
释义
1. 笔阵:指考场作文时的考生阵容。 2. 词锋:才华横溢,文笔犀利。 3. 破坚:突破了难题。 4. 深深帘幕度微烟:描述了考场严肃的氛围。 5. 纷袍幸免催诗雨:纷袍指考生;催诗雨指皇帝发布的考试命令。 6. 堆案何堪造榜天:堆积的试卷难以公布成绩。 7. 走马共知难看锦:共同骑马离开,知道自己的文章并无亮点。 8. 得鱼自笑已忘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忘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东西,意指成功之后忽略了曾经的努力。 9. 芙蓉岂待春风力:比喻考试后的得意与成就。 10. 偶失知音勿断弦:如果有遗憾,也不必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文人情怀的诗歌。在诗中,作者以破茧成蝶、芙蓉出水等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自我实现的愿望和对知音的期待。开篇描绘了诗人经历过艰难的磨砺之后,终能突破困境,如破坚的毛笔和划破词海的锋芒。接着,又通过"深深帘幕度微烟"的形象描述,展现了诗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联,“纷袍幸免催诗雨,堆案何堪造榜天”,表达了诗人面对名利纷争时的坦然心态。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并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只是尽情地享受着诗词创作的乐趣。 而第三联的"走马共知难看锦,得鱼自笑已忘筌",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坚持。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就像织锦一样美丽,但他却并不炫耀;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有所收获,就如同捕鱼的人忘记使用渔具一样自然。 最后两句“芙蓉岂待春风力,偶失知音勿断弦”,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像芙蓉一样绽放,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同时,他也期待着与知音共享这份喜悦,即使偶尔失去知音,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呈监试》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政局动荡不安,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北宋灭亡,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 冯时行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直到靖康之变后,他才被选拔为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南宋初期,朝廷对金兵的抵抗并不积极,这令冯时行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诗呈监试》中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朝廷的不满,也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兴亡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