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
人间穷达命污隆,作意功名欲捕风。
但见刘班误车子,何曾邓禹笑王融。
官曹得饱余何事,书课乘闲亦隽功。
少待莼鲈付张翰,一溪风月放船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中境遇或富或贫,地位或高或低,都是命运的安排;人们为了名利追逐奔波,却如同捕捉虚无的风。看到有人像汉朝车夫刘班一样受到误解,又怎知不会如邓禹般一笑置之呢?当官闲暇之余还有什么可做呢,读书修业也会成为人生的佳作。等到能放下杂念,驾船欣赏江南美景的时候,就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了。
去完善
释义
1. "人间":泛指社会或世俗世界。
2. "穷达":指困厄与显达。这里指的是人生中的起伏波折。
3. "命污隆":命途的高低起伏。
4. "作意":有意去做某事。
5. "功名":此指世俗的功名成就。
6. "捕风":比喻追求虚无的东西。此处借指追逐名利并无实际意义。
7. "刘班误车子":典出《汉书·杜周士伍遂传》。故事中,大臣刘班建议将擅长骑车的士伍遂推荐给皇帝,却因误解了他的姓名而推荐了另一位不擅长骑车的人,闹了笑话。此处用以讽刺求取功名时的种种荒谬之事。
8. "邓禹":东汉开国功臣,字仲华。此处引用他的事例是为了表现真正的英雄并不会因他人取得的成功而心生嫉妒。
9. "笑王融":典出《南史·王融传》。故事中,王融在酒后口出狂言,戏言自己的才华足以辅佐明君成就大业。邓禹听到后一笑置之,以示对他狂妄自大的不屑。
10. "官曹":指官员的职位。
11. "得饱":此处意指生活富足。
12. "余何事":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呢?
13. "书课":指读书的课程。
14. "乘闲":利用闲暇时间。
15. "隽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6. "少待":稍等片刻。
17. "莼鲈":莼菜和鲈鱼,均为美食。此处用典,出自《晋书·张翰传》。张翰因怀念家乡的美味而辞官回乡。
18.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
19. "一溪风月":指周围的风景美好。
20. "放船篷":扬帆起航。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书怀”为题,抒发了对人世命运的感慨和对个人生活的执着追求。开篇即指出,人的贫富成败都是命运使然,企图通过努力获取功名如同捕捉风影一般虚无。接下来用两个典故作为例证:刘秀、邓禹皆为东汉开国名将,他们曾经并肩作战,并无嘲讽之说。诗人以此暗示在功名场上,世人皆为彼此的棋子,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官员的现况:生活安逸有余,公务之余不忘诗书自娱。尽管身处繁华之中,心中却向往着莼鲈之思的田园风光,希望能像张翰那样摆脱尘俗纷扰,放舟于山水之间,尽享月色之美。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俗功名时所保持的淡定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怀》是南宋诗人陈造的抒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此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已被金国侵占,南宋与金国之间时有战事发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造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现实政治充满了忧虑和不满。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过地方官职,但由于政见不合而被贬谪。在这个过程中,陈造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也对个人命运产生了感慨。
在《书怀》这首诗中,陈造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传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用“草木”、“鱼鸟”等形象来比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用“啼乌”、“哀猿”等声音来表达内心的忧虑。这些诗句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