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院
村东古兰若,门径久荒凉。
鹳舞风幡小,蛩吟露叶黄。
潮音随法转,茗盌怕诗忙。
一片墙根石,无人为发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村东的古庙,通往那里的道路已经荒芜已久。
在风中飘扬的鹳鸟旗和蟋蟀在露叶上哀鸣,诉说着沧桑岁月。
随着佛法的传承,潮音依旧回响;茶盏间的诗文创作繁忙不已。
然而墙角的一块石头,却没有人去发掘它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明心院:即寺庙的名字,可能位于某村落以东。
2. 古兰若:佛教用语,意指寺庙。
3. 村东:指明心院的具体位置。
4. 鹳舞:描述鸟类飞翔的姿态。
5. 风幡:佛教寺庙中的布幡。
6. 蛩吟:形容蟋蟀在草叶上鸣叫。
7. 露叶:被露水湿润的叶子。
8. 潮音:佛教用语,指佛法深奥如同海潮之声。
9. 茗盌:品茗,指喝茶。
10. 诗忙:诗人忙于创作诗歌。
11. 墙根石:墙壁下方的石头。
12. 发扬:宣传、弘扬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明心院》这首古诗以描绘静谧的乡村景象和揭示佛家哲理为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村东的古寺庙与荒废的门径;鹳舞的轻盈与蛩吟的悲凉;潮音的庄严与品茗的忙碌。这些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意境,以及世界无常的佛学观念。而最后一句“一片墙根石,无人为发扬”则暗示了此地的静谧与超脱世俗的隐逸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心院》是南宋著名文人张侃的一首古词,创作于宋宁宗年间(约公元1194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张侃的人生际遇方面,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家族世代为官,这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结识了许多上层社会的人士,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创作素材。然而,张侃并未选择走仕途之路,而是选择了潜心研究学问,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
在他的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非常热烈。同时,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较好,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这也为张侃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时期,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综上所述,张侃的这首《明心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