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绝句 勿忘勿助长
忘则无功助则私,不忘不助正斯时。是中体段须当察,便是鸢飞鱼跃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忘却就没有成功,帮助就存在私心,不忘记也不帮助才是真正的正义时刻。这是中正的境界需要仔细体会,就像鸢鸟翱翔、鱼儿跳跃一样充满生机。

去完善
释义
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提倡自然教育的主张,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顺其自然,避免过度灌输和揠苗助长。诗中提到的“忘”指的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助”则是过于干涉学习的过程。“鸢飞鱼跃”则暗示了学习的最佳状态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和热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朱熹的《训蒙绝句 勿忘勿助长》表达了关于教育学生的一种心态和方法。诗中提倡一种不过度干涉亦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忘则无功助则私”说明了过度关注和干预可能会滋生自私和依赖的心理,而“不忘不助正斯时”则表明了适度关注,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成长。这种恰如其分的教育引导就如同“鸢飞鱼跃机”一般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总的来说,这首诗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家长的育子之道都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训蒙绝句 勿忘勿助长》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作的一首古文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朱熹虽在朝廷担任要职,但因受到党争的影响,他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专注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播。
当时,南宋王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内里却暗流涌动。一方面,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另一方面,外患不断,金国时常侵扰边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熹深感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大力提倡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希望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民的素质,从而巩固国家的根基。
因此,朱熹在这首诗中强调了“勿忘勿助长”的观念,主张在教育儿童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过度强迫,也不能放任自流。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