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雨余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晴光烂不收。
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初歇后的草地上,春意盎然。阳光明媚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温暖的微风拂过柳树,柳絮轻舞。这绚烂的美好似乎稍纵即逝,让人不禁叹息年华易老,忧愁在所难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阮郎归:词牌名,源自唐教坊曲名。
2. 毛滂:北宋词人。
3. 雨余:雨后。
4. 芳草:指春季茂盛的草。
5. 翠欲流:形容绿意盎然,仿佛要流淌出来。
6. 暖风时转柳花球:暖风吹拂,柳絮飘舞如花朵般美丽。
7. 晴光烂不收:晴朗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不愿离去。
8. 红尽处:红色的凋落之处。
9. 绿新稠:绿色的草木繁茂。
10. 秾华:花草繁茂的景象。
11. 等闲:寻常,轻易。
12. 双鬓秋:头发变白,形容年华老去。

去完善
赏析
《阮郎归》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雨后芳草、翠色欲滴的郊野、随风飘散的柳絮以及明媚的阳光等一系列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背后,诗人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红花凋谢,绿叶繁茂,繁华只是短暂的停留。这种忧郁的情感源于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忧虑,使得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容颜渐老。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阮郎归》是宋代词人毛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0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北宋末年,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然而,随着党争的加剧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民间矛盾逐渐凸显,百姓生活困苦。毛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郁郁不得志。这首《阮郎归》正是他在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失意时所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