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 第二拍
黑云压城城欲摧,赤日照耀从西来。
虏箭如沙射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昏昏阊阖闭氛祲,六龙寒急光徘徊。
黄昏胡骑尘满城,百年兴废吁可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云密布,仿佛要压垮城市,红日照耀着来自西方的方向。
敌军的箭矢如同沙尘般射向金色盔甲,阳光照射在盔甲上,金光闪闪,犹如金色鳞片闪耀。
昏暗的天色,使城门紧闭,驱散尘埃和邪气。阳光照射下的六龙车在寒冷的天气里缓慢前行。
黄粱一梦破灭,胡马的铁蹄尘土飞扬,几乎淹没了这座百年的古城,盛衰交替,令人唏嘘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黑云:喻指敌军的乌云般的阵势。
2. 压城:压制城市。这里指敌军的进攻气势逼人。
3. 欲摧:即将崩溃。形容城池被敌军攻势所迫的危急形势。
4. 赤日:太阳。
5. 照耀从西来:阳光从西方照射过来,比喻战场在西边。
6. 虏箭如沙:敌军的箭矢如同沙尘一般密集。
7. 金甲:金属制的战甲,这里指身穿金甲的士兵。
8. 甲光:战甲的光泽。
9. 日金鳞开:日光下金鳞般的光芒闪烁。此处描绘金甲战士在阳光下反射光芒的景象。
10. 昏昏:昏暗的天色。
11. 阊阖:天门,古代神话中的天门,亦指皇宫门。
12. 闭氛祲:屏蔽邪恶之气。
13. 六龙:古时将日行称为“驾六龙”,这里借指太阳。
14. 寒急:寒冷迅速。
15. 光徘徊:光芒闪动不定。
16. 黄昏:傍晚时分。
17. 胡骑:敌方骑兵。
18. 尘满城:尘土飞扬,布满全城,形象地描绘出激战的场面。
19. 百年:很长的时期。
20. 兴废:盛衰。
21. 吁:叹词,表示叹息或呼唤。
22. 可哀:令人悲哀。
去完善
赏析
《胡笳十八拍 第二拍》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学家李纲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词。这首词以磅礴的气势和悲壮的格调,展示了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场画面。
“黑云压城城欲摧,赤日照耀从西来”。这两句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气氛:黑云笼罩着城市,仿佛城墙即将被摧毁;太阳从西方升起,给战场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里,“黑云压城”象征着敌军的威胁,而“赤日照耀从西来”则暗示了正义之光终将战胜邪恶。
“虏箭如沙射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是诗人对战斗场面的生动描绘。敌军射来的箭矢如雨点般密集,而身着金甲的士兵则在阳光下闪耀出金色的光芒。这里,“虏箭如沙射金甲”形象地表现了战场的紧张与激烈,而“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展示了战士们的英勇与坚定。
“昏昏阊阖闭氛祲,六龙寒急光徘徊。”这两句词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惨烈氛围。“昏昏阊阖闭氛祲”意味着城门紧闭,抵挡着敌军的进攻;而“六龙寒急光徘徊”则描绘了在寒冷的天气中,太阳的光芒似乎也在彷徨不定。这里,“六龙”代指太阳,“寒急光徘徊”则是形容阳光在严寒中的微弱与无奈。
“黄昏胡骑尘满城,百年兴废吁可哀。”最后两句词,诗人以深沉的感慨结束了这场战争的描绘。在黄昏时分,敌军的骑兵席卷而来,尘土飞扬,覆盖了整个城市;而回顾历史的长河,兴亡更替不禁让人叹息。这里,“黄昏胡骑尘满城”是对眼前战局的描写,而“百年兴废吁可哀”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哀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笳十八拍·第二拍》是南宋抗金名臣、著名诗人李纲的一首描绘战争离别之苦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南宋初期,即公元1127年至1135年之间,此时正是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李纲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士人,他在金兵入侵时积极组织抵抗,但后因朝廷主和派的压力而被罢免。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李纲生活的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的不断入侵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也愈演愈烈,这使得南宋政权的政治环境变得复杂而微妙。这些时代背景知识都为李纲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的来说,《胡笳十八拍·第二拍》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位心怀家国、关注民生、才华横溢的诗人抒发的深沉感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