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化成院
琅函密锁君王字,石壁仍刊宰相诗。
无限幽光动岩谷,山深惟有白云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描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翻译:
原句:琅函密锁君王字,石壁仍刊宰相诗。
译文:玉匣中藏着隐秘的君王字迹,石壁上还镌刻着宰相的诗篇。
原句:无限幽光动岩谷,山深惟有白云知。
译文:无尽的幽光照亮山谷,深山之中只有白云知晓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琅函:指书卷的美称,此处借指珍贵的书籍或文卷。琅,意为玉石;函,原指装信的盒子,此处意指收纳东西的工具。
2. 君王字:指皇帝的亲笔题字。君王,此处特指皇帝。字,指书法作品。
3. 石壁:指刻有文字的石壁。
4. 宰相诗:指宰相所作的诗篇。宰相,中国古代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5. 幽光:比喻寂静的光线,此处暗指山中书院所蕴含的文化光辉。
6. 岩谷:指山间谷地。
7. 惟有白云知:指只有山中云雾知道这深藏其中的书院。白云,指山间飘动的云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方化成院的景致及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其境地。首句“琅函密锁君王字”中琅函意为用玉石装饰的盒子,此处用来象征寺庙的藏书楼;密锁则寓意深藏不露、珍贵稀有。通过这句诗我们得知该寺院收藏着古代君王的题字,突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第二句“石壁仍刊宰相诗”指出庙宇的石壁上刻有宰相的诗作,反映了该地是历史文化名人的驻足之地。接下来的“无限幽光动岩谷”描述的是阳光的照射在寺庙岩壁上形成的光影变化,生动而富有动态感。最后一句“山深惟有白云知”意味着在这个深山之中的寺庙,只有悠悠的白云和寂静的山林与之相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整首诗既有浓郁的佛教氛围,又有山水诗意,充满了哲理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方化成院》是北宋诗人陈舜俞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064年。陈舜俞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官员,他曾任知县、御史等职,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罢官。这首诗是他的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和对佛法的领悟。
在公元1064年左右,北宋社会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北宋朝廷内部正进行着一场关于改革的热烈讨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主张推行新法,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则坚决反对新法,认为新法会破坏社会稳定。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陈舜俞因站在旧党的立场上而被罢官。
陈舜俞在被罢官后,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他开始关注佛教思想,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上方化成院》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中,他描绘了化成院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自己宦海沉浮的感慨和对佛法的领悟。他认为,佛法可以化解世间的痛苦,使人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