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月院

标题包含
水月院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北宋时期浙江嘉兴人。他生于公元997年,卒于公元1058年,享年61岁。 陈舜俞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在任期间,他关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兴致随白鹭在河岸驻足,步入苍翠树林和古老宫殿。 湖水延伸至方士之泉,山峰与隐居者的小屋相映成趣。 我常常驾舟探寻这样的美景,不知何时起,深山幽谷再无遗世独立之人。 昨夜冷风吹过我的衣裳,满园26间屋子都挂满了金黄的橘子。
去完善
释义
《水月院》:宋诗一首,作者为陈舜俞。 1. 兴随白鸟汀洲立:这句描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观赏着白鸟在水边的汀洲上栖息的情景。其中"兴"表示兴趣、兴致;"白鸟"指白色羽毛的水鸟,如白鹭;"汀洲"即水边陆地,小洲。 2. 步入青林台殿出:诗人穿过绿色树林来到了古老的宫殿前。其中"步"意为步行、行走;"青林"指绿色的树木;"台殿"是指古代的亭台楼阁。 3. 湖脉来通方士泉:这句描绘了湖水与方士泉相连的景象。"湖脉"形象地描述了湖水的流向;"方士泉"可能是古代某个著名的泉水或者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 4. 山颜分入幽人室:山色映入了隐居者的房间。"山颜"指的是山的面貌、景色;"幽人"是对隐者、隐士的尊称。 5. 自苦扁舟每访寻:诗人用一条小船去拜访那些隐者。"扁舟"是古人对小型船只的称呼;"访寻"即是探访、寻找。 6. 何年空谷无遗逸:什么时候这山谷才能没有隐者呢?这里"何年"表示不确定的时间;"空谷"意味着山谷空旷无人居住;"遗逸"指隐居避世的人。 7. 一夜霜风穿客衣:一夜之间寒风吹透了诗人的衣服。"霜风"指的是秋天的寒风;"穿"意为穿透。 8. 二十六房皆采橘:湖边有26户人家都在采摘橘子。"房"在此处可以理解为人家、住户;"采橘"则是采摘橘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舜俞在游览水月院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白鸟汀洲”、“青林台殿”、“湖脉”、“山颜”等,展现了水月院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表达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亲情以及高尚品德的追求,希望能在红尘俗世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月院》是北宋著名文人陈舜俞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大约公元105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宋朝,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学艺术繁荣昌盛,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陈舜俞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经历非常丰富。他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此后便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山水题材,这些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体现。在水月院的创作背景下,陈舜俞可能是在游览了某处的水月院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述水月院美景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