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歌
我骑牛,君莫笑,人间万事从吾好。
千金市骨骏马来,乘肥大跃须年少。
蒲为鞯,草为辔,瀑布山前松径里。
看山听水要行迟,驻策缓驱尘不起。
布袍葛带乌接䍠,山家装束不时宜。
匏樽注酒就背饮,缥囊贮书当角垂。
吟或狂,醉欲倒,同醉同吟白云老。
此老不可天下人,一住庐山三十春。
声如钟,目如电,七十神光射人面。
上牛下牛不要扶,合与山中作画图。
汴州马上竟何如,春泥没腹雨溅帽,夜半归来人已痡。
天真丧尽百忧集,衣食毛髪归妻孥。
争如来骑牛,水光山色同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骑着牛儿任你笑,世间万事随心所好。
不惜重金买良马,气宇轩昂青春正好。
以蒲草作鞍垫,用野草做马缰,穿行在瀑布和山前的松树林里。
欣赏山水之美要放慢脚步,轻轻拉动马鞭让尘土不起。
身穿粗布衣裳头戴黑巾,这样简朴的装扮在山中显得十分适宜。
就地取用葫芦盛酒慢慢品尝,用青白色的袋子装书放在马角上。
放声高歌或翩翩起舞,醉眼朦胧间仿佛看到苍茫云海的老者。
这位老者非凡俗之人,在庐山已居住了三十个春秋。
他的声音如钟声般浑厚,目光如闪电般犀利,七十岁仍精神矍烁。
他驾驭牛儿上下自如不需扶持,这样的画面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在汴州城骑马是什么样的景象呢?雨水打湿了泥土沾满了全身,夜深归来人已疲惫不堪。
天真无邪的岁月已逝,忧虑纷至沓来,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儿身上。
真希望我能像那位老者一样,驾着牛儿悠游在水光山色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骑牛歌》是北宋诗人陈舜俞的一首古体诗,全诗描绘了作者骑牛游历山水、追求自在生活的场景和心境。在诗中,陈舜俞以自我为中心,展示了一个迥异于主流社会的隐士形象。他的服装、生活方式以及与庐山老者的交往,都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
首联“我骑牛,君莫笑”,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选择和理想。接下来两联通过对牛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骑牛游山图,显示出诗人的悠闲和从容。诗人把蒲草编成马鞍,让牛在山间小道中缓缓前行,享受着看山听水的愉悦时光。
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生活方式。他穿着朴素,不修边幅,用葫芦盛酒,背着书卷,彰显出一种自然质朴的趣味。“吟或狂,醉欲倒”,展现了诗人在沉醉中自由放歌的豪情。
“此老不可天下人,一住庐山三十春”,称赞了庐山中的一位隐逸高人。他的声音洪亮,目光如炬,风采依旧。诗人与这位老者同醉同吟,展现出他们共同崇尚的自由精神。而对比之下,诗人感慨汴州的忙碌生活,满是忧虑与疲惫,让人向往骑牛游山的悠然自得。
尾联呼应首联,再次强调了自己的选择:放弃名利,亲近自然,享受水光山色的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人生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骑牛歌》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一首田园诗,创作于公元1056年左右。陈舜俞,字令举,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少年时才华横溢,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后来通过荐举进入官场,历任州县官职。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陈舜俞在地方任职期间,关注民生,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骑牛歌》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诗人以骑牛的农夫为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现实问题,如土地分配不均、农民负担沉重等,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