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
云峰秀叠。露冷琉璃叶。北畔娑罗花弄雪。香度小桥淡月。
与君踏月寻花。玉人双捧流霞。吸尽杯中花月,仙风相送还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山峰秀美层叠,冷露滋润着琉璃般的叶片。北侧的娑罗树正在舞动飞雪般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月亮在小桥上洒下淡淡的光亮。
和你一起在月光下寻觅花朵,美人双手捧着美酒。饮尽杯中的花儿和月亮,清新的气息伴随着我们回家。

去完善
释义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毛滂注释如下:
1.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2. 秀叠:重叠的美丽景象。
3. 琉璃叶:指月光下的树叶如琉璃般透亮。
4. 娑罗花:一种观赏植物,又称无忧树,花朵洁白如玉。
5. 弄雪:形容花朵被月光照耀如同披上一层白雪。
6. 小桥:小型的木质或石质桥梁。
7. 玉人:这里指的是美丽的女性,也可泛指佳人。
8. 双捧流霞:手持美酒,形象地表示一同欣赏美丽景色。
9. 吸尽杯中花月:比喻品尝美酒佳肴,同时欣赏美丽的景色。
10. 仙风:这里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氛围和环境。
11. 还家: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月夜赏花的情境,意境优美。上片以“云峰秀叠”开篇,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而后描述了露水洒在琉璃叶片上的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通过“北畔娑罗花弄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花开如雪的景色,并借助“香度小桥淡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
下片首句“与君踏月寻花”,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心情。紧接着的“玉人双捧流霞”,则以浪漫的笔触展现了两位佳人举杯共饮的画面。最后两句“吸尽杯中花月,仙风相送还家”,则传达了诗人渴望将这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存的美好愿景。整首词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月夜赏花图,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是宋代词人毛滂在月夜东堂小酌时的即兴之作。据史载,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00年至1117年之间,正值北宋晚期至南宋初年。在这期间,历史舞台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如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役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作为一位长期在外任职的地方官员,毛滂虽身处动荡时期,但一直勤奋为官,关心民生,为百姓谋福利。在他主政地方期间,带领民众进行了许多改善民生的工程,如在湖州兴修水利,改造农田,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还在开封府推广茶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毛滂关注国家形势,但对政治斗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独立的政治立场。
同时期,由于民族矛盾加剧,边境战事频发,国土失守,百姓疾苦。然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官员们纷纷结党营私,政治风气日益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滂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从政实践,为国家和民众尽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中央政权,辅佐圣上治理国家。
在这个特殊时期,毛滂以一曲《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展示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