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近冬至祭肉未给因叙其事

标题包含
近冬至祭肉未给因叙其事
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 食无脔炙情勿伤,祭不毛血贫太酷。 起与妇谋宜早计,我典春衫君前髻。 但得豚肩略揜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妇将捩发犹忸尼,请君凭几听致词。 所闻奉祀贵戾洁,诚果不立丰何为。 自为君为今有年,君家俭千相流传。 以其所养昔固尔,称所丰俭今宜然。 况闻隆杀古有制,礼贵视时成恺悌。 顺成八蜡乃得通,圣治功成方飨帝。 方今大礼曾未充,仓廪不与昔日同。 无财无田不可祭,子有笾豆那能丰。 且求远去酌行潦,在野不应嫌薄少。 待得故乡兵马空,共买羔羊荐清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洋,字元渤,号观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在科举考试中,王洋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冬至还随大流,今年冬至未曾尝肉。 吃不上肉片不要太伤心,祭祀没有牲畜是贫穷太过分。 起身跟妻子商议应该早点计划,我把春天的衣服当做抵押,你把头发剪短吧。 只要有一点点猪肉,就敢于献上三只牲畜一同祭祀。 妻子扭捏着不愿意,请靠在茶几上听我表达心意。 听闻祭祀贵在清洁纯粹,诚意不是表现在丰盛的物品上。 从你嫁给我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你家节俭的风尚得以传承。 因为以前的日子并不宽裕,所以现在也要符合我们的经济状况。 况且听说祭祀时多时少的传统自古就有,礼仪的关键在于顺应时代、倡导和蔼可亲的氛围。 顺应时令的八蜡祭才能被允许进行,圣人治理的功绩达到了才能享受美食。 现在的大型宴会还不完备,粮食仓库不再像过去那样充实。 没有钱没有田地的人不能举办祭祀,你有餐具但没法让它丰盛。 暂且寻找远离城市的溪流取水,不要嫌弃郊外的简陋宴席。 等到故乡的战乱平定下来,我们一起购买羊羔品尝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至日:冬至日。 2. 脔炙:小块烤肉。 3. 毛血:指祭品中牺牲的动物生出的血。 4. 春衫:春季穿的衣服。 5. 豚肩:猪肩。 6. 掩豆:掩盖在祭桌上的供品。 7. 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 8. 捩发:扭转头发。 9.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 10. 奉祀:供奉祭祀。 11. 贵戾洁:指祭品以清洁为贵。 12. 诚果不立:真诚的心意比丰盛的祭品更重要。 13. 丰何为:强调“诚”的重要。 14. 俭千:节俭持家。 15. 隆杀:指丰富和简朴。 16. 视时:按实际情况。 17. 八蜡:古人祭祀神明的八个神明。 18. 圣治功成:皇帝治理国家成功。 19. 大礼:指盛大的祭祀仪式。 20. 仓廪:仓库。 21. 无财无田:没有财产和田地。 22. 笾豆:古代的祭祀器皿。 23. 行潦:路边的积水。 24. 清醥:清澈的酒。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冬至祭祖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往年和今年冬至情况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祭祀文化的一种思考和理解。去年冬至还遵循着习俗,今年却连祭肉都没有。尽管没有肉食,情感上的伤痛依然存在;而没有了毛血来祭祀,更显得生活过于残酷。于是诗人和妻子商量及早准备,希望能用少许的猪肉来简单祭拜。接着,诗人又通过讲述祭祀文化的意义,表示祭祀不是以物质的丰盛为主,而是强调心灵的诚挚和洁净。诗人又以时代变迁,粮食储备和土地资源的减少为背景,诉说当前的困境——缺乏钱财和田地来进行丰盛的祭祀。于是他们只能暂时以简单的形式进行祭祀,等待未来有机会再好好祭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