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少卿雪晴
夜寒吹角落孤城,吹得诗成天未明。
雪沍宾鸿催岁事,霜晴乌鸟作春声。
一床书老客中梦,二顷田微郭外耕。
但得年丰歌袴饮,茅斋犹有旧甆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寒风席卷了孤独的城镇,在风中吟唱诗篇直至破晓。冬雪阻挡了大雁的归途,却也催促着岁月的流转。清晨的霜露使乌啼显得格外清脆,宛如春天的生机。诗人饱读诗书,但在异乡梦中仍是那么孤独;他在城外有块田地,虽然狭小,却寄托着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只愿丰收之年,农民欢歌笑语,诗人能在茅屋中小酌美酒,挥毫泼墨,度过这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依照他人诗歌的韵脚和用韵顺序进行再创作。
2. 汪少卿:指汪革,南宋官员、文学家。
3. 夜寒:寒冷的夜晚。
4. 吹角落孤城:描述雪吹过边角的孤城。
5. 诗成:完成诗篇。
6. 天未明:指天还未亮。
7. 雪沍宾鸿:雪止时北归的鸿雁。
8. 催岁事:催促着过年的事情。
9. 霜晴乌鸟:霜降天气晴朗时的乌鸦叫声。
10. 作春声:预示春天的到来。
11. 一床书:形容书很多。
12. 老客中梦:长期在旅途中度过。
13. 二顷田:二公顷的田地。
14. 微郭外耕:在城墙外耕种。
15. 但得:只要得到。
16. 年丰:丰收的一年。
17. 歌袴饮:歌颂丰年的欢宴。
18. 茅斋:简陋的书斋。
19. 旧甆觥:古老的瓷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雪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联写夜晚的寒冷气氛,诗人在此环境中灵感迸发,创作诗篇直到天亮。颔联通过雪后的大雁南飞和春天的鸟叫声表现季节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颈联表达了诗人的理想生活:读书、耕种,简单而充实。尾联则祈愿丰收,享受安宁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全诗韵律和谐,语言优美,表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汪少卿雪晴》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方岳正处于人生的动荡时期。他曾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但在官场生涯中却备受排挤。此时的南宋王朝已濒临崩溃,内忧外患不断。面对如此困境,方岳感叹世事无常,希望能在诗词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南宋末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困苦。与此同时,北方的金国和蒙古帝国对南宋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岳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将雪后初晴的美景与个人际遇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