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长门怨

标题包含
和长门怨
长门沉沉人悄悄,满庭红叶惊秋早。 窗底银釭祗自明,却闻别院按歌声。 飞花满地君恩去,覆水返瓶君或悟。 人生离合自有时,多应不在相如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景衡(1072年-1128年),字少伊,号横塘居士,浙江台州黄岩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许景衡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县令、郡守等职。他勤政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门的氛围低沉,人们悄然无声,庭院里满是红叶,似乎在提前警示秋天的到来。窗户下的银灯只有自己发出光芒,却能听到隔壁院子传来美妙的歌声。飘落的鲜花遍布地面,意味着君主恩情已逝;翻覆的水倒回瓶中,或许能引起君主的醒悟。人生的分离聚合自有定数,大多时候并不在于司马相如的文章。
去完善
释义
长门:汉代的宫殿名,此诗以长门为借代,指代皇宫。 沉沉: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红叶:秋天时的枫树叶子,红色代表秋天的色彩。 银釭(gāng):金属制成的灯具。 祇(zhǐ):只。 别院:皇宫中的另一处庭院。 按歌:指按照乐曲的节奏唱歌。 飞花:飘散的花瓣。 覆水返瓶:指倒出去的水不可能再回到瓶子里,寓意事情无法挽回。 相如赋:指司马相如所作《长门赋》,文中写陈阿娇被汉武帝遗弃后的悲苦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和长门怨》是许景衡以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典故为主题而作的诗篇。该诗将环境、情感、哲理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理解与宽容。 首联“长门沉沉人悄悄,满庭红叶惊秋早”中,诗人描绘了长门宫内萧条的景象:沉静的院落,满地红叶,仿佛在提醒人们秋天已至。这里的“惊秋早”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换,更暗示了陈皇后的命运变故。 颔联“窗底银釭祗自明,却闻别院按歌声”中,诗人进一步拓展了场景。尽管窗外已是秋天的景象,但窗户里的银灯依旧明亮。然而这美好的光景却伴随着隔壁别院的歌舞声。这里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失宠后的寂寞和对昔日繁华的回忆。 颈联“飞花满地君恩去,覆水返瓶君或悟”则揭示了陈皇后的内心世界。面对曾经宠爱她的汉武帝如今已移情别恋,陈皇后感受到了自己犹如落花般被抛弃的命运。但即使面对如此困境,她仍抱有希望,期待君王能感悟到他们的过往感情。 尾联“人生离合自有时,多应不在相如赋”中,诗人从个人悲欢离合升华至人生哲理。他认为人生中分离聚合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取决于文学作品中对美好爱情的描述。这种豁达的态度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长门怨》是南宋诗人许景衡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7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许景衡在青年时期曾积极求学,后来步入仕途,担任过地方官员。然而在官场生涯中,他因直言不讳而屡遭排斥,历经挫折。公元1164年,许景衡受命出任吏部郎官,然而在职期间由于弹劾权臣,被贬为左承议郎。在此之后,许景衡心灰意冷,逐渐淡出政坛,寄情山水,潜心文学创作。 《和长门怨》描述了宫廷女子失宠后的孤独和失落。许景衡借用这一题材,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他在诗中描绘了失宠女子的凄凉情景,抒发了对自己宦海浮沉、世事无常的感叹。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女性地位低下的问题,以及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现象。 总之,《和长门怨》是许景衡在经历人生坎坷后,通过描绘失宠女子的悲惨命运,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志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