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机台
累石成台如蚁垤,对此澄江千丈阔。
春轮旋转疾如飞,隔岸传声无间歇。
风标公子镜中来,为我沙汀凝片雪。
晚晴更是斜阳好,树外残霞红一抹。
平生任运息机心,麋鹿可驯禽可狎。
生憎智巧犯人为,激水翻车真太黠。
君不见海上之鸥胡不下,当时妄念差一发。
又不见汉阴抱瓮用力多,区区反笑桔槔拙。
我今与物既大同,积刼情尘俱泯绝。
天机密契有谁知,强立台名太饶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堆砌石头搭建的高台如同蚂蚁的小丘,面对浩渺的江水宽阔如千丈。
春天的车轮快速地旋转,声音穿越江水不间断地传递过来。
风度翩翩的公子从镜子中走来,在沙洲上留下一片雪白的光芒。
傍晚的阳光照映着晚霞,美丽的夕阳缓缓落下。
一生任凭自然,平息内心的机巧,让人亲近和喜爱。
令人痛恨的是人们的智慧与机巧,激起的水浪和翻动的车辆充满狡猾。
你没有看见海上的海鸥不愿下来,因为它们有着错误的想法。
你又没有看见汉阴抱着水瓮努力工作的样子,却嘲笑用桔槔取水的人愚笨。
我现在与万物和谐共处,过去的世俗之情已经消散殆尽。
天地之间的秘密契约又有谁知道呢,勉强地设立一个高台的名字真是多嘴多舌啊。
去完善
释义
《忘机台》注释:
1. 蚁垤:小土堆,这里比喻台阶。
2. 澄江:清澈的江水。
3. 春轮:春天的大自然景象。
4. 风标公子:指风度翩翩的公子。
5. 沙汀:沙滩。
6.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空。
7. 残霞:夕阳照射下残留的彩霞。
8. 平生:一生。
9. 任运:顺应自然。
10. 机心:心机。
11. 麋鹿可驯禽可狎:形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12. 生憎:讨厌。
13. 智巧:聪明才智。
14. 激水翻车:比喻人为制造的麻烦。
15. 海上之鸥:出自《列子·黄帝》中的故事,形容不受尘世纷扰的心境。
16. 汉阴抱瓮:比喻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17. 桔槔: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
18. 积刦:漫长的岁月。
19. 情尘:尘世的烦恼。
20. 天机:大自然的奥秘。
去完善
赏析
《忘机台》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累石成台如蚁垤”的形象比喻,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接着,诗人用“对此澄江千丈阔”来描述他眼前宽阔浩渺的江水景象。紧接着,他以“春轮旋转疾如飞,隔岸传声无间歇”来形容江水的湍急与声音的传播速度,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风标公子镜中来,为我沙汀凝片雪。”这里,他把江水比作镜子,映照出岸边的美景;而沙汀上的白雪则象征着纯洁与宁静。此外,他还通过“晚晴更是斜阳好,树外残霞红一抹”的描绘,展现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平生任运息机心,麋鹿可驯禽可狎。”这意味着他在生活中追求自然、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倡导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然而,他对世俗的智慧和技巧表示反感,认为这些“激水翻车”的做法过于狡猾。
随后,诗人以“君不见海上之鸥胡不下,当时妄念差一发。又不见汉阴抱瓮用力多,区区反笑桔槔拙”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观点。这两个例子分别表明了人们对利益的贪婪和过度追求智慧的愚蠢。相反,诗人主张与万物同化,达到心灵的宁静。
最后,他以“我今与物既大同,积刼情尘俱泯绝。天机密契有谁知,强立台名太饶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坚守和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总之,《忘机台》以其深刻的思考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理性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忘机台》是南宋诗人郭印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在这段时间里,诗人郭印因辞官归田而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初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中原地区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方地区却相对较为安宁,许多士人纷纷南下避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江南文化氛围。郭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
在他的田园生活中,郭印常常独自登高望远,抒发感慨。他在《忘机台》中写道:“兀坐忘机台上,惊起林间宿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