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些卖唱的歌女似乎并不懂得亡国之痛,依然隔着江水,在悠悠地吟唱着那首曾属于陈后主的《后庭花》。

去完善
释义
商女:指歌女或青楼女子;亡国恨:指南朝陈后主因沉迷声色而导致亡国的悲剧;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陈后主所作的一首艳曲,象征奢靡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景开篇,“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随后点明地点“夜泊秦淮”,并引入“近酒家”的场景,暗示了此处的浮华与堕落。下半部分通过“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直抒胸臆,将历史教训与现实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批判。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讽刺意味,令人深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具艺术美感又饱含思想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末年(公元835年),时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因奏劾不合圣旨而被贬为黄州刺史。这一年长安发生了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宦官势力崛起,政治形势复杂严峻。
在此背景下,杜牧来到秦淮河畔,看到夜晚歌舞升平的场景,感慨万分。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秦淮河夜景,江水映照着月光,如梦幻般美丽;而“夜泊秦淮近酒家”则暗示出这是商业繁华、纸醉金迷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为讽刺之意,借歌声表达对商女缺乏民族意识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