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花

标题包含
兰花
见山堂里小春寒,觞政诗囊甚有欢。 重客分明知小李,美人自在写猗兰。 直须博去纫为佩,只欠香来劣可餐。 菊磵一枝尤洒落,不妨人作易芳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迈,字功甫,号臞轩,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茶室里感受到一丝初春般的寒意,饮酒赋诗的热闹景象。远道而来的贵客仿佛变成了李白的化身,而美丽的女子在尽情地描绘着美丽的兰花。这种情景就好像是古人用来佩戴的香囊,清香四溢,味道独特。这里的一枝菊花显得格外潇洒自如,让人们不禁想起了易安居士的《如梦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见山堂:即指供人赏景、休憩的园林建筑,此处的"见山"意指欣赏周围的山景。 2. 小春寒:指春季短暂的寒冷天气。 3. 觞政:原意为饮酒之礼,此处指宴会或聚会。 4. 诗囊:装有诗句或手稿的袋子,这里用来比喻收藏诗歌的地方。 5. 重客:贵客,尊贵的客人。 6. 小李:唐朝著名画家李公麟,以画兰花著称。 7. 美人:此处指画的美丽兰花形象。 8. 猗兰:指美好的兰花。 9. 纫为佩:将兰花的枝条编织成配饰佩戴在身上。 10. 香来:香味飘来的意思。 11. 劣可餐:形容兰花的花香淡而芬芳,犹如食物一般可以品尝。 12. 菊磵:一种兰花品种,又名"石秀"。 13. 洒落:此处指菊花涧的姿态飘逸潇洒。 14. 易芳:易于生长,意指菊磵兰花容易种植,适应力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是《兰花》,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欣赏和赞美。首联“见山堂里小春寒”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通过描述环境突出了兰花的生存环境;颔联“觞政诗囊甚有欢”则强调了诗人与朋友共享欢乐的氛围,进一步展示了兰花的美好之处。 接下来的颈联,“重客分明知小李,美人自在写猗兰。”这里的“小李”和“猗兰”分别指代唐朝的李白和古代的兰花。诗人将李白与兰花对比,借以表达对兰花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美人自在写猗兰”中的“美人”是指诗人自己,表示诗人对兰花的自由、奔放的态度进行了自我肯定。 尾联“菊磵一枝尤洒落,不妨人作易芳看。”这句中,“菊磵”指的是一种形态潇洒的兰花品种,诗人在这里用这个词来形容兰花的姿态之美。整句意思是,这种兰花的姿态是多么的潇洒自在,人们因此对它充满了好感。 综上,诗人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与友人共享的快乐以及其姿态之美,表达出对兰花的深深喜爱。同时也借由对兰花的赞美,暗示了对自己人格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花》是南宋诗人王迈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的建立等。 王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命运也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不满当时权臣秦桧的专权,选择了辞官回乡。在他的后半生,他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王迈辞官回乡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得以静下心来观察自然,品味生活。他对兰花的赞美,实际上反映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传达出他对时事的不满和愤懑,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