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州北岩书院别王东卿归乐邑
雨前雨后山俱好,江瘦江肥水尽佳。
一见论心无久近,休言眼底各天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雨前后山中景色都美好,江水有时瘦有时肥水流都很美。
见面后就无心理会远近,别说我们虽然分隔在天涯但心意相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涪州:即今重庆市涪陵区。
2. 北岩书院:位于涪陵区的书院。
3. 王东卿:人名,生平不详。
4. 乐邑:即乐城,今重庆垫江县。
5. 雨前雨后山俱好:指不论下雨前后,山景都很美。
6. 江瘦江肥水尽佳:意指江水无论清瘦还是丰肥,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
7. 一见论心无久近:初次见面谈论心志时,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
8. 休言眼底各天涯:意思是不用谈论彼此眼中的遥远距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阳枋的这首《涪州北岩书院别王东卿归乐邑》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雨后山景和江水变化的细致观察,诗人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和对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雨前雨后山俱好,江瘦江肥水尽佳”,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水前后的山景和水韵,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恬淡。“一见论心无久近,休言眼底各天涯”,诗人通过抒发与朋友的交流感想,表达了对友谊的理解和珍视。即使相隔天涯,心灵的相通和真挚的情感也让彼此紧密相连。整首诗以情动人,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深厚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涪州北岩书院别王东卿归乐邑》是南宋诗人阳枋所作。据诗题可知,此诗是在涪州北岩书院分别时写给友人王东卿的。涪州,即今重庆涪陵;乐邑,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一带。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节点上,南宋正处于金人入侵、国家动荡的时期。阳枋作为一位儒家士人,他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期待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因此,在涪州北岩书院的时候,他与友人在学术讨论之余,常常探讨国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与此同时,阳枋所处的历史时期是理学盛行的时代。理学家强调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首诗中,阳枋通过与王东卿离别这一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