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
一春情调淡悠悠,闲倚书窗背小楼。
暖日只添中酒睡,晚风频动惜花愁。
鶑冲舞蝶侵人过,絮逐天丝触处游。
已为韶光发惆怅,可堪家近白苹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里的情绪淡淡的,悠闲地倚靠在书房窗口,背靠小楼的影子。
温暖的阳光只让我容易喝醉然后睡觉,夜晚的微风频繁地吹拂着花朵,让我感到忧愁。
黄莺和蝴蝶在飞舞,好像要越过我的身影,柳絮在空中飘散,就像长长的蚕丝在空中游荡。
时光已经让人陷入忧郁,但更难以忍受的是我家附近就是那长着白色浮萍的小洲。
去完善
释义
1. 《一春》: 宋代诗人宋白的诗作,全诗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淡淡的心情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2. 情味:这里指心情或情绪,如一种心境、情感等。
3. 悠悠:形容从容不迫的样子,这里可以理解为淡淡的、悠然的。
4. 倚:依靠、站立。
5. 书窗:窗户旁的书桌,这里可能表示诗人正在阅读或写作的地方。
6. 背小楼:背靠小楼房,这里可能是诗人所在的视角位置,或者是他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7. 中酒睡:喝醉了的状态。
8. 晚风频动:指晚风吹拂不断。
9. 惜花愁:担忧花儿凋谢的情感。
10. 鶯冲舞蝶:黄莺鸟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11. 侵人过:慢慢靠近。
12. 絮逐天丝:柳絮被风吹拂在空中飘散。
13. 触处游:随风飘荡到各处。
14. 已为韶光发惆怅:因为美好的时光流逝而感到忧愁。
15. 可堪:意思是禁得起、受得住。
16. 家近白苹洲:居住地附近有一个长满白色浮萍的小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作者心境的诗。诗的开头“一春情调淡悠悠”以舒缓的语气描述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接下来两句“闲倚书窗背小楼。暖日只添中酒睡,晚风频动惜花愁。”则表达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以及因春光短暂而产生的淡淡忧愁。
第三联“莺冲舞蝶侵人过,絮逐天丝触处游。”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描写鸟儿的嬉戏、柳絮的飘散,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已为韶光发惆怅,可堪家近白苹洲。”则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离家太近而难以摆脱烦恼的无奈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又抒发了人生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春》是宋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诗作,该诗约作于南宋理宗在位时期(公元1225年-1264年)。
在南宋末期,白居易正处于人生中较为艰辛的阶段。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让诗人深感忧虑。他曾任官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在创作此诗时,融入了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和对和平繁荣的渴望。
此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这首诗的创作。南宋晚期,面临着金、蒙等外敌侵略的压力,朝廷偏安江南,国家内外交困。而白居易本人也遭受了丧妻之痛和贬谪之苦,人生波折颇多。这些因素使得诗人在创作时以深沉的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