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责怪皇恩不再眷顾,不妨乘着木筏去探寻新的道路吧。
去完善
释义
恩波:皇恩;乘槎:乘木筏渡河,典故出自张骞寻访天河;问津:探求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顾李白的一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才华、坎坷的命运以及高尚的品格。开篇即以“狂客”“谪仙人”点明李白非凡的气质,并用“惊风雨”“泣鬼神”形容其诗才盖世。随后叙述他的成名过程、仕途挫折以及归隐生活,层层递进,情感饱满。
中间部分通过一系列典故和对比手法,突出了李白的孤高形象。例如,“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一句,将李白比作既有才学又安贫乐道的典范人物。同时,作者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表达了对友人忠诚品质的敬佩。
结尾处则充满悲悯之情。“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凸显李白晚年凄苦的处境。最后一句“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则是杜甫对友人的劝慰,希望他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继续追寻理想。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不仅是一首缅怀友人的佳作,更是对一代诗仙李白的深刻礼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彼时,李白已逝,杜甫深情怀念这位才华盖世的挚友。他回顾李白从早年的意气风发到晚年的坎坷困顿,感慨其一生的起伏跌宕。诗中既赞颂了李白惊世骇俗的文采和狂放不羁的个性,也对其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命运寄予深切同情。杜甫以沉郁顿挫的笔调,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评价相融合,为后人勾勒出一个鲜活而复杂的“谪仙”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