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送夏衣
南州久客困炎歊,汗浥春衫上白毛。
细葛含风常著看,此情犹胜旧绨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南州:古代泛指中国南方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南方地区。
2. 久客:长期客居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3. 炎歊(xiāo):炎热的空气或气候。
4. 汗浥(yì):汗水湿透衣物。
5. 春衫:春天穿的单衣。
6. 白毛:白色汗渍。
7. 细葛:细麻布制成的衣物。
8. 含风:微风吹拂的感觉。
9. 著看:穿在身上。
10. 此情:指穿细葛衣的心情。
11. 旧绨(tí)袍:质地粗糙的棉衣。这里指诗人过去所穿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谢送夏衣》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南方炎热的环境中生活的困境,汗水湿透了衣服,使衣服上泛起白色的汗渍。虽然天气酷热,但诗人依然穿着细葛制成的衣物,感受着清风拂面,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对夏衣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送夏衣》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谢枋得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公元1270年左右。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严重的外患威胁之下,蒙古铁骑不断南下,民族矛盾尖锐。
在创作这首诗时,谢枋得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顺,曾一度回乡务农。然而,家国危亡之际,他毅然投身抗蒙事业,成为南宋忠臣良将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上疏献策,忧国忧民,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国家形势危急。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许多士人纷纷投笔从戎,寻求救国之策。谢枋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写下了这首《谢送夏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