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牵牛花

标题包含
牵牛花
篱笆雨过晚阳红,碧衬秋空点染工。 河鼓星高钟异卉,铢衣烟靓袅西风。 香挼茜彩涂姜色,蔓引凉姿入豆丛。 为药尚犹分黑白,此花岂与易羊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夕阳映照下的篱笆格外红艳,碧绿点缀着秋天的天空如同大地的画师在作画。 河鼓星旁的花朵犹如特异的植物,带着星光的气息飘散出别样的香气,如烟雾般的颜色摇曳在西风中更显动人。 嫩绿的藤蔓弯弯曲曲,延伸至豆类植物丛中,如同涂抹上姜色的茜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这些植物作为药材尚且有所差别,更何况是这种花儿,怎能轻易与普通的羊儿混为一谈呢。
去完善
释义
1. 篱笆:即栅栏、围墙。本诗中泛指房屋周围竹竿等植物编织的围栏。 2. 河鼓星:牵牛星别名。 3. 铢衣:指轻盈的衣衫。这里用来形容牵牛花的形象。 4. 异卉:指不同种类的花草。这里专指牵牛花。 5. 茜彩:指红色颜料。 6. 姜色:生姜表皮的颜色,偏橙黄色。 7. 蔓引:形容牵牛花的藤蔓生长迅速。 8. 豆丛:豆科植物的密集生长区域。 9. 分黑白:区分黑白好坏的意思。 10. 易羊:易水边的牧羊人。这里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示牵牛花的品质和其他花卉不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牵牛花的美丽景色和独特品质。诗人通过描述牵牛花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巧妙地突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诗人将牵牛花比作星河中的河鼓星,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中还提到牵牛花的香气、蔓藤以及药用价值,表现出诗人对牵牛花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嗣杲的《牵牛花》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那时,中国正处于南宋王朝的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在这个特殊时期,董嗣杲曾以科举失利为缘由,放弃仕进,转而投身诗坛。他游历四方,关注民生疾苦,留下了许多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以描绘田园风光、感叹百姓生活艰辛为主,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厚关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董嗣杲创作出了一首咏物抒情之作《牵牛花》。这首诗意境幽远,借牵牛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坚守初心、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