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叶致政送芍药
佳葩如美人,艳态妖且闲。
叶园美无度,有花字雌丹。
晨妆谢膏沐,秀色若可餐。
芳根裹春泥,举赠不作难。
{左华右甲}{左华右上次下木}照池亭,一洗儒生酸。
从今杜陵眼,不复嗟长寒。
何以报嘉惠,作诗当琅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花朵就像美丽的女子一样,艳丽的姿态既妖娆又从容。
绿叶环绕着美丽的花朵,花儿就像雌丹那样优美。
早晨的妆容洗净了油脂和汗水,那诱人的颜色好像可以让人吃下去。
花朵的根部裹着春天的泥土,拔起来赠送给别人并不难。
阳光照在池塘边的小亭子里,一扫读书人的忧愁。
从此杜陵的眼睛不再叹息寒冷的日子。
用什么来报答你的恩惠呢?我应该为你写一首如琅琅般美妙、如玻璃般透明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谢叶致政送芍药》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作品。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佳葩如美人,艳态妖且闲:赞美芍药花的美丽,将其比喻为美人,具有迷人的姿态。
2. 叶园美无度,有花字雌丹:赞誉叶家的花园非常美好,其中的芍药花朵十分艳丽。
3. 晨妆谢膏沐,秀色若可餐:形容芍药花如同清晨的妆容一般自然美好,秀色可餐。
4. 芳根裹春泥,举赠不作难:描述芍药花的根部还带着春天的泥土,赠送起来并不难。
5. {左华右甲}{左华右上次下木}照池亭,一洗儒生酸:这句表达的是芍药花在池塘边的亭子里熠熠生辉,使得读书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其中“{左华右甲}{左华右上次下木}”表示草木发芽之意。
6. 从今杜陵眼,不复嗟长寒:寓意从今往后,诗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发生变化,不会再因寒冷而感叹。这里借用了杜陵的典故。
7. 何以报嘉惠,作诗当琅玕:表示无法用言语表达对叶家的感激之情,只能以诗篇来表达。琅玕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石头,在这里代表珍贵的礼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美人比喻芍药,描绘其艳丽姿态和美好品质。诗人提到叶园的芍药之美无法用言语形容,如同化妆后的美人般让人惊艳。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池塘边的芍药,使得诗人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也洗净了文人墨客的酸楚之气。这首诗通过赞美芍药,表达了对赠花者的感激之情,并表示会将其铭记于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叶致政送芍药》是南宋诗人喻良能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此时正处于金兵南侵,南宋建立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喻良能经历了由北宋到南宋的变迁,目睹了战乱和离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中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民生困苦的关注。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也涌现出许多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他们以诗文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在这样的背景下,喻良能的这首诗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