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前口占
初见草生池,俄惊草又衰。
秋山缩鳞甲,寒渚烛须眉。
花露先春信,林存傲岁枝。
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次见到草长在池塘里,很快就惊讶地看到它们又开始枯萎了。秋天的山脉犹如缩小的鳞甲,寒冷的水边映照出长长的胡须和眉毛。花朵上的露珠是春天的预告,树林里保存着傲然挺立的枝条。新的阳光已经在悄然萌动,为了告知各种花卉这个信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初见:第一次看到。
2. 池:池塘。
3. 俄:短时间。
4. 缩鳞甲:形容山林变得光秃秃的,如同动物收缩了鳞片和甲壳。
5. 寒渚:寒冷的江边。
6. 烛:照亮。
7. 须眉:胡子和眉毛,这里指代草木的叶子。
8. 花露:花朵上的露水。
9. 先春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10. 林存傲岁枝:指林中的树木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11. 新阳:初升的太阳,这里指春天。
12. 潜动:悄悄地移动。
13. 为报:告诉。
14. 众芳:各种花草。
15. 知:知道,了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交替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草地的生长和衰退,展现了秋天的到来。秋山和林中的景象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诗中提到的“新阳”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自然界的更迭。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循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阳前口占》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35年,正值南宋末年。这一时期,宋金战争频繁,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而诗人卫宗武身处乱世,忧国忧民,以诗为志,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新阳前口占》一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励精图治、重整河山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困苦的同情和忧虑。这首诗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振兴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