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八
风不来,树不动。
沩仰父子,互呈体用。
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风来吹拂,树木便不会摇曳。沩仰父子的情谊如同大树与微风一般相互依托。三十年间,沩仰父子同心走过许多路,跋山涉水留下深深的足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不来,树不动: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风”和“树”的关系,暗示了因果关系。当风未吹拂时,树则处于静态;当风吹拂时,树就会摇曳生姿。这里表达了若无外因驱动,事物就不会有动态变化的思想。
2. 沩(wéi)仰:指禅宗南岳系的沩仰宗,创始人是唐代的沩山灵祐和仰山慧寂。
3. 父子:这里是比喻义,形容沩山灵祐和仰山慧寂之间深厚的师徒关系。
4. 体用:佛教术语,用来概括事物的两个方面。体,即事物的本质、实体;用,即事物的功能、表现。
5. 乌藤话:指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二人问答的故事。乌藤,指杖藜,一种手杖。这句话意指他们师徒二人相互表达禅意的过程。
6. 万牛回首丘山重:描述众人听到他们师徒二人妙语连珠的禅机感悟时,犹如万头牛回头看见沉重的山丘一般,充满了惊讶和钦佩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词以“风不来,树不动”开篇,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接下来提到“沩仰父子,互呈体用”,沩仰指的是禅宗的沩仰宗,体用是中国哲学中实体与功能、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这里寓意着禅宗思想中的父子传承和相互理解。
接下来的诗句“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以三十乌藤比喻禅语的传播,万牛则象征着众多的修行者,这两句的意思是:禅宗的教义已经广为传播,许多修行者在反思自己内心的执着和负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八》是宋代诗僧释可湘所创作的诗歌,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左右。
在宋朝时期,由于皇帝的重视和扶持,佛教发展迅速,成为当时重要的宗教信仰。释可湘作为一位诗僧,他深入禅理,用心体验生活,将禅宗的思想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释可湘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修行过程中,曾经历过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以禅宗的智慧为指导,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这些人生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的感悟。
在宋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佛学研究,禅宗思想在当时非常流行。释可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熏陶,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