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龟潭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龟潭三首 其一
埋没榛芜不记年,穿云络石自溅溅。 柳州莫作愚谿对,乞与佳名到处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江苏高邮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孙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在北宋时期科举及第,历任州县官员。靖康之难后,金兵...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文:“埋没榛芜不记年,穿云络石自溅溅。柳州莫作愚谿对,乞与佳名到处传。” 译文:那被遗忘的小径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蜿蜒曲折,穿过云朵和山岩。在柳州不要将其视为普通的小溪,应让它的美名四处传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龟潭:位于广东潮州府潮阳县北门外韩江边的古迹。 2. 埋没榛芜:形容荒废的景象。 3. 穿云络石:比喻水流经过山谷,穿山绕石。 4. 柳州:古代州名,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 愚谿:在湖南零陵县西三十里,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以愚谿来类比柳州。 6. 乞与佳名:请求给予美好的名字。
去完善
赏析
《龟潭三首 其一》孙觌 埋没榛芜不记年,穿云络石自溅溅。 首句描述了龟潭被遗忘多年的景象,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传说。“埋没榛芜”意味着龟潭已经被世人遗忘,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再。然而,正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使得龟潭保持了自然的原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次句描绘了龟潭的水流穿过云层和石头的情景,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穿云络石自溅溅”中的“穿”和“络”字形象地展现了水流在云间石上流淌的景象,仿佛是天地之间的一条纽带,将万物联系在一起。而“自溅溅”则强调了水流的活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龟潭的喜爱。“柳州莫作愚谿对,乞与佳名到处传”意为龟潭的美丽不应被埋没,应该像柳州愚谿那样被人们所熟知,让它的美名流传四海。诗人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对龟潭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它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龟潭三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孙觌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初期,正值金兵南侵、中原沦陷之际。在这段时间里,孙觌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曾因抗金事迹被金人抓获,后又因反对和议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孙觌以诗为武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此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内加强皇权,对外妥协退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觌深感民族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朝廷无能的愤懑。 在《龟潭三首 其一》中,孙觌以“龟潭”为题,寓意南宋朝廷如同龟缩在潭底的乌龟,苟且偷生。他用“龙种”来形容中原失地的百姓,表达了对他们沦落异乡的同情。同时,他呼吁南宋朝廷要像黄帝那样勇敢地振作起来,恢复中原,解救百姓。这首诗既是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