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
冰肌雪艳映残春,燠日薰风入四邻。
任是主人能爱惜,也拚一半与游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冰清玉洁的美貌映射着春天的余晖,夏日的暖阳和微风轻轻吹进了附近的角落。尽管主人非常珍爱它,却也愿意分享一半给周围的人们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酴醾(tú mí):一种藤本植物,此处指花瓣稀疏的植物。
2. 冰肌雪艳:形容花瓣晶莹剔透,如同冰雪一般。
3. 残春:春天的尾声阶段。
4. 燠日薰风:炎热的太阳和暖和的微风。燠(yù),热。薰风,和风。
5. 主人:作者自己或者诗中的隐含主语。
6. 拚(pàn):割舍、舍弃的意思。
7. 与游人:指与路人分享。
去完善
赏析
《酴醾》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冰雪般洁白的酴醾花竞相开放的美景。在炽热的阳光下,酴醾的香气随风飘散,吸引了附近的游人前来欣赏。尽管主人十分珍惜这些花朵,但它们依然散发出一半的芬芳,与游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酴醾》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议论时事的重要载体。
张舜民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在朝为官,后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宋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于精神的追求也更加迫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舜民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这首描绘酴醾花的美丽与短暂,以寓意人生无常的《酴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