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曹提管梅
凌寒峭立向庭除,晋宋渊明汉二疎。
面冷不堪相娬媚,心清聊为一轩渠。
月来月去香仍在,春少春多意自如。
皎洁孤芳谁与共,作诗我欲寄东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中,坚忍地站在庭院里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它使人想起魏晋南北朝时的陶渊明和汉代的两疏(指疏广、疏受两兄弟)。梅花的面孔虽冷峻,却无法掩饰它的美丽,它的心是清高的,只与知己为伍。梅花开败了又开,香气始终如一,春天来了又走,梅花却始终以独立不羁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洁净、孤高,谁能与之共舞呢?我想做一首诗,寄给远方的友人分享这份孤独的美。
去完善
释义
1. 凌寒峭立向庭除:凌寒,意为承受寒冷;峭立,指挺拔耸立;庭除,庭院。这句词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屹立在庭院中的景象。
2. 晋宋渊明汉二疎:晋宋,这里指的是晋宋时期的文人;渊明,即陶渊明,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汉二踈,汉代两位隐逸者,指东汉张仲蔚和北周薛孟尝。这句词将梅花的形象与陶渊明的隐逸精神以及汉代二踈的品行相对照,暗示梅花具有高尚的品质。
3. 面冷不堪相娬媚:面冷,形容梅花的清冷面貌;不堪,无法承受;娬媚,柔美妖娆的姿态。这句词表现了梅花冷峻而不流于媚俗的特点。
4. 心清聊为一轩渠:心清,心灵高洁;聊为,姑且认为;轩渠,形容笑容。这句词赞美了梅花内心高洁,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精神风貌。
5. 月来月去香仍在:月来月去,指时光流逝;香仍在,指梅花的香气依旧存在。这句词表达了梅花虽经历风霜雨雪,但其香气依然持久的品质。
6. 春少春多意自如:春少春多,指春天的到来或离去;意自如,指梅花的情感自然流露。这句词表达了梅花对春天的到来或离去都保持着自然平和的心态。
7. 皎洁孤芳谁与共:皎洁,形容梅花的洁白无暇;孤芳,指梅花的独特之美;谁与共,指有谁能够与之共享。这句词表达了梅花高洁出尘,无人能与之相比的感叹。
8. 作诗我欲寄东徐:东徐,即东徐州,古代地区名,位于今江苏北部。这句词表达了作者想要通过诗歌传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东徐州地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描绘了梅花凌寒独放、傲骨清秀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坚定的信念。首联写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屹立在庭院里,就如同晋代的陶渊明和汉代的两位贤士一样坚韧不拔。颔联则进一步强调梅花虽外表冷峻,但内心却清雅高洁,不为世俗所动。颈联描述了梅花无论在月光下还是春光中,都能保持自己的香气和姿态。尾联则以孤芳自赏的梅花形象喻己,表示自己也要像梅花一样,坚守品质,不随波逐流,并通过写诗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情感。整首诗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品格坚守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曹提管梅》是南宋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洪咨夔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振兴国家。
在创作这首咏梅诗时,洪咨夔已步入晚年,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江西、江南等地的提点刑狱使,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审理刑事案件,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此外,他还曾担任秘书少监、权尚书礼部侍郎等要职,参与朝廷决策。然而,由于当时朝政腐败、权臣当道,他的改革主张未能得到实施,使他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屡屡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朝廷内部则党争激烈,奸佞当道,忠良受贬。洪咨夔敏锐地洞察到这些社会问题,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咏梅诗中,他以梅花为象征,赞美其坚贞不屈的品质,借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复兴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