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效连珠叠韵体

标题包含
戏效连珠叠韵体
溯流迟澁须流轻,石岸崎岖沙岸平。 高树影藏低树影,前滩声掩后滩声。 飞禽飞去语禽语,归客归休行客行。 望断谁怜魂欲断,诗成转觉梦难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棣"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全名、生卒年份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逆流而上时水流轻缓,河岸崎岖处有沙地平坦。 高大的树木遮住了低矮的树影,前面的河滩声音盖过了后面的河滩声音。 飞翔的鸟儿在交谈,归乡的旅者在行走。 望眼欲穿却无人同情,作完诗却发现自己难以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溯流:顺着河流向上游行驶或航行。 2. 迟澁:迟滞,水流不畅。 3. 须流轻:需要使水流变得缓慢、平稳。 4. 石岸:多石的河岸。 5.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 6. 沙岸平:沙滩上的河岸较为平坦。 7. 高树影藏低树影:高处的树木影子遮住了低处的树木影子。 8. 前滩声掩后滩声:前面的河滩声音掩盖了后面的河滩声音。 9. 飞禽飞去语禽语:飞翔的鸟类在相互交流。 10. 归客归休行客行:回家的旅客休息,其他旅客继续前行。 11. 望断:望不见边际。 12. 谁怜:即“有谁可怜”之意。 13. 魂欲断:形容极度伤心。 14. 诗成转觉梦难成:写出这首诗后,反而觉得梦境难以实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戏效连珠叠韵体”,可见诗人是尝试了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连珠叠韵体。这种形式要求每一联诗句都押韵,且后句与前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断的音韵效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巧思。 首联“溯流迟澁须流轻,石岸崎岖沙岸平”,诗人以水流、河岸作为对比,描绘出一幅曲折而宁静的画面。“溯流迟涩”与“须流轻”对应,意指水流虽缓但必须轻柔,否则容易触礁;“石岸崎岖”与“沙岸平”对应,表明河岸虽有险峻但也有平坦之处。诗人以此表达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前行路上虽有困难,但也会有平坦的时刻,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处理。 颔联“高树影藏低树影,前滩声掩后滩声”,通过高低树木的影子和前后滩的声音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赞美。同时,这一联也隐含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的可能被掩盖,但总会有被听到的时候。 颈联“飞禽飞去语禽语,归客归休行客行”,通过飞鸟和行人各自的行动,表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飞鸟远去仍留下言语,行人休息却仍需前行,暗示了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的必然性。 尾联“望断谁怜魂欲断,诗成转觉梦难成”,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望眼欲穿却无人怜惜,此时诗已成却难以入梦。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孤独感和创作艰辛的无奈感叹,也是他坚持创作的信念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效连珠叠韵体》是宋代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即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这个时期,宋朝在经历了宋仁宗、宋神宗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内外战争等问题使得国家陷入困境。然而,文学领域在这个时期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代涌现,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陈棣是一位生活在北宋末年的诗人,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生活也并不富裕。他的诗歌多以描绘民间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首《戏效连珠叠韵体》就是他在观察民间生活后创作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金兵南下,攻陷汴京,迫使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北狩,北宋灭亡。这个时期,民间疾苦、百姓困苦的现实让许多文人志士深感痛心。陈棣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关心时事的诗人,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如《戏效连珠叠韵体》等。这些诗篇既反映了作者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生活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