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义乌县绣川驿

标题包含
题义乌县绣川驿
湖漾晴波万叠秋,山攒远翠两眉愁。 一川暝色烟欹柳,千里寒光月满洲。 直恐断堤横北固,定知绝景冠东州。 尘缨欲濯沧浪水,愧见沙头双白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棣"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全名、生卒年份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湖面荡漾着明亮的波浪,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山脉聚集着浓郁的绿意,却带着一抹淡淡的忧愁。夜幕降临,烟雾缭绕着河岸边的柳树;月光洒满大地,千里之外寒气逼人。 我担心那断裂的堤坝让北方更加坚固,我知道这壮丽的景色足以傲视东方诸州。我想要在这清澈的水中洗去尘埃,却在沙滩上看到了一对洁白无瑕的白鸥,心中羞愧不已。
去完善
释义
《题义乌县绣川驿》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义乌县: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今为义乌市。 2. 绣川驿:绣川河畔的古驿站。 3. 湖漾:指义乌境内的湖泊。 4. 万叠秋:形容湖面波纹荡漾,如层层叠叠的秋色。 5. 山攒远翠:形容远处青山翠绿,犹如聚集在一起。 6. 两眉愁:用“愁”来形容山景,使山景带上情感色彩。 7. 一川暝色:形容河水在夜色中显得昏暗。 8. 烟欹柳:烟雾笼罩下的垂柳。 9. 千里寒光:月光下显得寒冷的景色。 10. 月满洲:指月光明亮时映照在水中的倒影。 11. 直恐断堤横北固:北固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长江边,这里用“断堤横北固”形象地描绘了水势浩渺的景象。 12. 定知绝景冠东州:赞美绣川驿周围的风景优美。 13. 尘缨欲濯沧浪水:想要洗净尘世的烦恼,表达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14. 沙头双白鸥:指河岸边的两只白色海鸥,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湖水、山峦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秋天景象。“湖漾晴波万叠秋”,湖面上的波光粼粼,仿佛是秋天的倒影;“山攒远翠两眉愁”,远方的山峦翠绿,如同诗人的眉头紧皱,流露出淡淡的忧愁。 颔联:“一川暝色烟欹柳,千里寒光月满洲”,诗人以夜色中的河流、柳树和月色下的原野为背景,展现出一片寒冷的夜景。“一川暝色”形象地描绘出河水在夜晚中显得宁静、深邃的特点;“千里寒光月满洲”则表现出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辽阔的原野。 颈联:“直恐断堤横北固,定知绝景冠东州”,这里诗人通过对风景的赞美,展现出了义乌县绣川驿的独特之处。“直恐断堤横北固”,表达了诗人对这座驿站地理位置的惊叹;“定知绝景冠东州”则突出了这里的美景是东州地区最美的景色之一。 尾联:“尘缨欲濯沧浪水,愧见沙头双白鸥”,诗人表达了想要洗净尘世烦恼,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通过“尘缨欲濯沧浪水”和“愧见沙头双白鸥”的诗句,突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义乌县绣川驿》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陈棣在朝为官,担任义乌县尉。他为了考察地方民情,经常四处巡视。有一次,他在巡查过程中路过绣川驿,看到了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市井景象,心中感慨万分,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当时,正值南宋中期,朝廷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发。然而,义乌县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加之陈棣等官员的努力治理,使得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绣川驿作为义乌县的一个交通枢纽,成为了展示当地繁华景象的重要窗口。 陈棣在诗中描绘了绣川驿周边的山水风光、市井生活以及百姓的勤劳精神。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