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张世英母夫人

标题包含
挽张世英母夫人
异乡萍梗寄生涯,朝露俄惊叹落花。 蒿里歌传风正惨,萱堂香冷月空斜。 魂归故国三千里,地卜高原一万家。 明日送车应击毂,不堪阁泪听边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棣"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全名、生卒年份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飘零在异乡的生涯中,清晨的露水让我惊讶于落花之快。 蒿草间传来的歌声正诉说着凄惨的故事,而母亲的温馨香气已被冷落在一旁,月亮偏斜着照耀。 灵魂想回到三千里的故乡,而在高原上,有万家灯火。 明天就要送走了,应该用力敲击车轮,但我却无法忍受在阁楼上流泪听着边疆的胡笳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异乡:指不在自己的家乡。 2. 萍梗: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3. 朝露:清晨的露水,比喻短暂的生命。 4. 俄顷:形容时间很短。 5. 蒿里:本为齐地山名,后来用作指代墓地。 6. 风正惨:风声悲凉。 7. 萱堂:母亲的住处,借指母亲。 8. 地卜:选择地点。 9. 高原:地势较高的地方。 10. 一万家:泛指人口众多。 11. 明日:第二天。 12. 送车:送葬的车队。 13. 击毂:车毂相撞,形容车辆拥挤。 14. 阁泪:忍住眼泪。 15. 边笳:边境地区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哀伤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张世英母夫人的挽诗。诗人陈棣以其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 首联“异乡萍梗寄生涯,朝露俄惊叹落花”,表达了逝者生前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以“朝露”和“落花”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颔联“蒿里歌传风正惨,萱堂香冷月空斜”,通过描绘悲伤的音乐、凄冷的月色以及失去生气的萱草,进一步渲染了悲痛的氛围。“蒿里歌”是古代丧葬时所唱的歌曲,用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萱堂”是指母亲居住的房间,这里用来指代逝者。 颈联“魂归故国三千里,地卜高原一万家”,表达了诗人对逝者魂归故土的期望以及对高原地区千家万户的关切。这里的“故国”是指逝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希望她的灵魂能够回到家乡的心愿。 尾联“明日送车应击毂,不堪阁泪听边笳”,表明了诗人对即将举行的葬礼的伤感。诗人想象着自己明日将亲自驾车送逝者最后一程,但因悲伤过度而无法忍受听到边疆的悲笳之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陈棣写下了一首名为《挽张世英母夫人》的挽诗,以此来悼念一位名叫张世英的母亲的去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76年,当时南宋正处于动荡时期,面临着蒙古大军的侵略和国内的纷争。在这个时期,陈棣作为南宋官员,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也对百姓的苦难深感同情。 陈棣的人生际遇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他曾担任过临安府通判、国子监主簿等官职,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然而,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陈棣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故去的张世英母夫人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陈棣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蒙古军队的入侵,这一繁荣的景象逐渐消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棣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对这些苦难深有所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这些苦难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