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灯
小笼疏四面,明纸罩孤灯。
自小共寒热,相亲如友朋。
旧书曾递照,新烛莫相憎。
几为吟诗苦,留光到夙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周围着的小笼稀疏,明亮的纸罩下一盏孤灯。
一同度过了冬夏冷暖,亲密得如同朋友一般。
旧的书曾经陪伴过我,新的蜡烛不要相互妒忌。
多少次为了吟诗而苦恼,留下灯光陪我直到黎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小笼疏四面:指书灯四周的竹笼稀疏。
2. 明纸罩孤灯:用透明纸张笼罩着孤独的油灯。
3. 自小共寒热:从小一起经历过冷暖。
4. 相亲如友朋:相互陪伴如同朋友一般亲密。
5. 旧书曾递照:曾经的书籍为我照亮道路。
6. 新烛莫相憎:新的蜡烛不要嫉妒我珍惜旧的蜡烛。
7. 几为吟诗苦:多少次为了吟诗而苦恼。
8. 留光到夙兴:让灯光陪伴着我直到黎明。
去完善
赏析
《读书灯》是宋代诗人张商英的一首描绘夜读情景的诗。首句“小笼疏四面,明纸罩孤灯”描写了简陋的灯具和灯光,以侧面表现出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次句“自小共寒热,相亲如友朋”则用比喻的手法,将灯火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比作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这种比喻使得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生动。接下来的两句“旧书曾递照,新烛莫相憎”则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强调了书籍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最后两句“几为吟诗苦,留光到夙兴”则表现了诗人为了写诗而彻夜不眠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待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灯》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商英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此时正值北宋中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虽然表面看似和平繁荣,但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国家的危机逐渐加深。
张商英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参知政事,是北宋的重要政治人物。然而,由于在朝中主张改革,触犯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利益,导致他被贬谪至江南地区。在这期间,他游历了江南的名胜古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种背景下,张商英写下了这首《读书灯》,借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在书房中秉烛夜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勤奋好学的品质。同时,也寓含着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希望自己的学识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