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约定将来在大梁城重逢,到那时,你的居所或许仍是几间简陋的茅屋。
去完善
释义
大梁城:今河南开封;玉川:指代清贫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深沉,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敬佩与祝福,又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开篇两句刻画了董元达不同于寻常儒生的豪迈气质,为其西行奠定了基调。接着描绘边塞环境的艰苦,暗示此行充满艰险。“先皇召见”一段追忆往昔荣光,与当前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更显世事无常。后半部分则通过“谤书盈箧”的描写,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而“江南山”“长江”等意象又寄托了隐逸之情。结尾处以未来相会作结,虽带有一丝慰藉,但整体仍笼罩在苍凉的氛围中。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深远,充分体现了宋诗以理入情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作者谢逸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彼时董元达是一位颇具才华却仕途坎坷的文人,正准备离开京城前往边塞任职。谢逸写下此诗为友人送行,既表达对董元达壮志未酬的同情,也寄托了对他人格力量的赞赏与期许。诗中既有对塞外苦寒环境的描写,又融入了对朝廷政治风波的感慨,更以长江蛟龙怒吼比喻世事险恶,情感深沉而真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