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邸报
正徯朝阳听凤鸣,忽传鹈鴂作秋声。
百年事会纷成毁,一日光阴屡晦明。
张霸安能识时务,翟公久自见交情。
人间快意真难待,茅屋看山了此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期待在早晨的阳光下倾听凤凰的叫声,突然传来鹈鴂的声音宣告秋天的到来。
生活中纷繁的事务不断地生成又毁灭,一天的光阴也是明亮与阴暗交替。
张霸怎么能识得时局的变化呢?翟公从长久的岁月中见证了真正的交情。
人世间的快意实在是难以等待,还是在茅屋中欣赏青山过完这一生吧。
去完善
释义
1. 正徯朝阳听凤鸣: "正徯",指正义、正直的人。"朝阳",早晨的太阳,寓意新事物或新的希望。"凤鸣",凤凰是祥瑞的神鸟,它的叫声代表吉祥、如意。
2. 忽传鹈鴂作秋声: "鹈鴂",鸟名,据说这种鸟叫起来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3. 百年事会纷成毁: "百年",指一生的时间。"事会",各种事情和情况。这句话表达的是世事变化无常,好的事情可能会变坏,坏的事情也可能变好。
4. 一日光阴屡晦明: "一日",表示时间短暂。"晦明",天色从暗到明的过程,这里用来形容时光流逝中光线和阴影的变化。
5. 张霸安能识时务: "张霸",人名,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谋士张良。"时务",当前的重大事务,这里可以理解为把握时机的能力。
6. 翟公久自见交情: "翟公",人名,这里是汉朝的一个大臣,因为直言敢谏被免职,他的家门外原本门庭若市,之后变得门可罗雀。"交情",友情、交谊。这句诗意味着真正的朋友会在困难的时候支持你,而不好的朋友则会离你而去。
7. 人间快意真难待: "人间",指人世间。"快意",愉快的心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期待以及其难以得到的感慨。
8. 茅屋看山了此生: "茅屋",用茅草做屋顶的房子,象征着简单的生活。"看山",欣赏自然美景。"了此生",结束这一生,这里表达了作者想在这个世界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度过一生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见邸报》是陈杰的一首抒怀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事的忧虑和个人情怀的抒发。通过诗歌,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他在生活中追求快乐与自在的态度。
首先,首联“正徯朝阳听凤鸣,忽传鹈鴂作秋声”描绘了诗人期待阳光和凤鸣的美好场景,然而忽然间鹈鴂的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传递出秋天的来临。这两句诗句意味着在期待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现实中的挫折和改变。
紧接着,颔联“百年事会纷成毁,一日光阴屡晦明”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时光的流逝和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诗人借此揭示了世事无常的道理,使得诗歌具有深远的历史底蕴。
然后,颈联“张霸安能识时务,翟公久自见交情”则将历史人物张霸和翟公进行对比。张霸生活于汉代,其为人刚直,后因时局而改变主张;翟公则为汉人,曾显赫一时,后又受困潦倒,最终以独立清白为人称颂。诗人以这两个例子表达了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原则、真诚待人的信念。
最后,尾联“人间快意真难待,茅屋看山了此生”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他明白世间的快乐难以持久,唯有在简陋的茅屋中欣赏山川,才能度过宁静的一生。这也体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化时的超然心态。
综上所述,《见邸报》这首诗歌通过对国家时事的忧虑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邸报》是元代诗人陈杰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年间(约公元1341-1368年)。
在这一时期,陈杰曾担任浙江儒学副提举、翰林国史院编修等职位,关注国家政治,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察。据《元史》记载,陈杰晚年在元朝末年乱世中辞官归隐,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各地起义频发。陈杰在诗中以“邸报”为题,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朝廷的不满。他通过对邸报内容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现象,表达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