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晚霞
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
便可悬知明旦事,一轮明月快哉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覆盖了整个天空;傍晚,太阳西下,晚霞如彩霞般散落在大地上。通过这些景象,我们可以预知明天的天气情况——风和日丽,皓月当空,非常适宜出门游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晦:人名,指赵汝愚。他曾任福建路安抚使,官至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
2. 遮空碧:形容天空湛蓝如洗。
3. 晚喜晴霞散绮红:晚,指晚霞。绮红,即红色的彩霞。此句描绘了晚霞的美丽景色。
4. 悬知:预先知道。
5. 明旦事:明日的事。
6. 快哉风:形容愉快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象,从天空中的雪意到夜晚的晚霞,再到明天的明月和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画卷。同时,这些美好的景物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晦晚霞》是南宋诗人张栻在公元1182年所作的一首诗。这一年是宋孝宗淳熙九年,张栻已经55岁。在这一年里,他担任了江东提刑、淮西运副使等官职,并在闲暇之余写下了许多抒发壮志的诗篇。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但在某些地区依然存在着战争和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张栻的心情既感到振奋,又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日落岚光一抹红,远山微黛染天容”,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的和平与动荡并存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张栻作为一名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