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剑守陈寺丞宿
复斋出守剑津时,正直清廉真吏师。
遗爱昔尝垂竹帛,徽音今又嗣埙箎。
侯能培植甘棠茇,我欲摩挲常萼碑。
千载福公家传好,怀哉蜀士送行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复斋被任命为剑津太守时,他以正直和廉洁的形象成为了官员们的楷模。过去的岁月中,他留下了受人们敬爱的政绩,就像竹帛上记录的那样,而今他的美德之声如同埙箎乐器的和鸣,响彻人间。他能像呵护甘棠茇那样培育人才,我也想抚摩那镌刻着永恒的常萼碑。数千年来,以福公为榜样的人们传承着良好的家风,那些来自蜀地的诗人也为他们尊敬的领导送上了赞美诗。
去完善
释义
1. 复斋:复斋是陈寺丞的号,在这里作为他的尊称。
2. 出守剑津:出守指的是外出担任郡守,这里是说陈寺丞担任南剑守;剑津是福建南平的古称。
3. 正直清廉:形容陈寺丞为官正直清廉的品质。
4. 真吏师:真指真实,吏师是对官员的尊称,这里是对陈寺丞的高度赞扬。
5. 遗爱:指陈寺丞遗留下来的人民的爱戴。
6. 竹帛:古代记录事情的方式,此处表示记载事迹的史册。
7. 徽音:美好的声誉。
8. 嗣埙箎:指继承美好的传统。埙和箎都是古代的乐器,代表和谐的家族关系。
9. 侯:此处的“侯”是指陈寺丞。
10. 培植:培育种植,此处指培养和照顾百姓。
11. 甘棠茇:甘棠,树名;茇,即草根。此处用来赞美陈寺丞关爱民生、体恤百姓的事迹。
12. 我欲摩挲:我想去抚摸它。
13. 常萼碑:为纪念某人而立的纪念碑。
14. 千载福公家传好:福公指的是陈寺丞的家世。
15. 怀哉蜀士送行诗:怀念当时四川的诗人们为他送行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寺丞的敬仰之情。首先提到他出任南剑太守时的表现:“正直清廉真吏师”,表现出他的品德高尚,执法公正,廉洁无私。接着通过“遗爱昔尝垂竹帛,徽音今又嗣埙箎”来赞美他在任期间的政绩和声誉。然后提到他的美德使得当地百姓深受其益,而诗人本人也愿意去拜访他的事迹。最后诗人表示,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陈寺丞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对陈寺丞的评价、赞美和期望,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卓越品质和为人称颂的政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南剑守陈寺丞宿》是南宋诗人王迈在乾道六年(1170年)所作。这一年,他离开家乡漳州,前往泉州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陈寺丞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两人常常诗酒唱和,关系非常融洽。王迈在诗中表达了对陈寺丞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熟,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迈和陈寺丞都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尽忠职守。然而,由于南宋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等问题,使得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士人倍感压力和责任重大。
在这首诗中,王迈以“寒泉咽故垒,断岸收颓垣”开篇,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他通过对陈寺丞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使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文人忧国忧民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