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七
物色一如此,凄风薄人衣。
遥怜卞山客,增叹雉朝飞。
固知难为怀,举餐念齐眉。
忽使梨枣间,纒绵生茧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景依旧,寒冷的秋风轻轻吹动着人们的衣物。
遥想那远方的友人,心中又增添了几许感慨。
深知此事难以忘怀,每餐都会想起你的嘱咐。
突然间,仿佛在梨树和枣树下,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物色":指自然景色;"一如此":完全像这样;"凄风":寒冷的北风;"薄人衣":使人感到寒冷;
2. "遥怜":遥远地思念;"卞山":位于今江苏溧阳,程俱原籍处;"客":诗人自谓;
3. "增叹":更加感叹;"雉朝飞":语出古曲《雉朝飞操》,乐府中描述孤寡老人孤独生活的曲子;
4. "固知":本来就知道;"难为怀":难以忍受;"举餐":拿起食物就餐;"念齐眉":双亲健在的孝顺之举;
5. "忽使":突然让......;"梨枣":指硕果累累的梨树和枣树;"纒绵":牵连不断;"生茧丝":比喻创作诗文的热情和执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秋夜写怀”,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夜晚的感受和心情。诗人通过景物描绘和典故运用,传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篇两句“物色一如此,凄风薄人衣”,描述了秋天的景象:万物凋零,寒风袭来,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这里的“薄人衣”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风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接下来的“遥怜卞山客,增叹雉朝飞”,则运用了“卞山客”和“雉朝飞”两个典故。其中,“卞山客”是指东汉末年著名隐士焦先,他曾在河南偃师县的卞山隐居;而“雉朝飞”则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故事,形容年老而失去配偶的悲哀。这里,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关切。
接着的“固知难为怀,举餐念齐眉”,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妻子的怀念。“难为怀”是指难以忘怀的往事,这里指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齐眉”则用汉代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比喻夫妻间的恩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忽使梨枣间,纒绵生茧丝”,则描绘了诗人在家乡种植梨枣树的美好场景。这里的“梨枣”是古代中国常见的果树,象征着丰收和团圆。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友情和家庭生活的深切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七》是宋代诗人程俱在秋季的一个夜晚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八首,每一首都表达了他对不同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这首《其七》是献给一位名叫江仲嘉的朋友的。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往往会在秋冬季节进行聚会、唱和等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程俱创作了这组诗歌,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
程俱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社会变革。这个时期,儒家学者们开始反思传统的道德观念,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在这种背景下,程俱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影响,如苏轼、黄庭坚等。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程俱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被贬谪到外地,远离家乡和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