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九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颂九首 其二
打破黑漆桶,十方空索索。 不受灵山记,安居大圆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净,俗名李如净,字无垢,号憨山,明朝时期著名高僧。他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释如净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他对世俗功名并无兴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打破黑漆桶:比喻看破一切世俗烦恼。 2. 十方:佛教术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泛指整个宇宙空间。 3. 索索:象声词,形容风声或物体摩擦声。 4. 灵山:即灵鹫山,位于古印度,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重要场所。 5. 记:记载,记录。 6. 安居:安定,安稳。 7. 大圆觉:佛教术语,指达到圆满觉悟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释如净的《偈颂九首 其二》中,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比喻揭示了禅宗顿悟的理念。“打破黑漆桶”象征着消除内心的无明和困惑,从而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十方空索索”则描述了顿悟之后的心灵境界,仿佛整个宇宙都变得更加明朗和广阔。“不受灵山记”意味着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名利和地位。“安居大圆觉”则表达了诗人在顿悟之后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实现了解脱自在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一位禅宗诗人的独特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九首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禅僧释如净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末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释如净作为一位禅宗高僧,深感众生的苦难,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出超越世俗的佛理智慧。他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佛教修行的高尚追求。 在释如净的生活年代,禅宗思想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社会主流的宗教信仰之一。释如净正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宗哲学观念。他的作品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禅宗佛教的精髓,对于后世的佛教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