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潮水在昨晚淹没了河滩,一场春雨让花儿们半开半闭。
大雁在元宵节时呼唤着归向北方,燕子在新春之际飞回江南。
如果你不快乐,就没必要去赏花;如果身体不好,又何需提着药篮?
只需用你的忠诚报答天地,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吧。
去完善
释义
1. 春潮:春天的潮水;2. 没:淹没;3. 平滩:平坦的河滩;4. 一雨:一场春雨;5. 催花:催促花开;6. 色半含:花朵一半开放一半含苞待放;7. 雁唤元宵:指元宵节时大雁归来;8. 塞北:古代对北方边陲的泛称;9. 燕衔新社:燕子在社日时节飞往南方;10. 无欢:没有欢乐;11. 游花树:逛花园赏春色;12. 有病:身体不适;13. 置药篮:准备药物;14. 只把:只要;15. 公忠:忠诚于国家;16. 天地:大自然;17. 从教:任凭;18. 儿女:泛指一般人;19. 闹冠簪:热闹的节日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致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首句中,“春潮昨夜没平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雨后的春江涨水的美景,同时又突出了春水的流动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紧接着,“一雨催花色半含”描写了雨水浇灌花朵的情景,既点明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又表现了花朵含苞待放的娇羞情态。
接下来的两联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地域的差异。其中,“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分别描述了大雁回到寒冷的北方,而燕子则飞到温暖的江南筑巢的景象,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既反映出诗人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关注,也展示了江南与塞北之间春意盎然的不同风貌。
最后两联中,诗人谈论了自己的心境和态度。“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表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不悦和病痛时所展现出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没有欢乐就不必去游赏花树,有了病痛也不需去买药疗疾。而结句“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则表达了诗人要竭尽忠诚回报天地的信念,并示意自己不会受世俗繁华的影响,始终保持一颗淡泊之心。这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不仅赞美了春天,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洒脱超脱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二月二日即事》是南宋诗人方岳所作。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河水流急,岸边小船横斜的景象,展现出一派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
在公元1259年前后,方岳创作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是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南侵,宋室危亡之际。此时,方岳作为文人士大夫,虽然无法亲自上战场杀敌报国,但他以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在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杜甫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将春天的美好与战乱的阴影交织在一起,反映出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